“刻意练习”是一个对“一万小时定律”的补充说明的概念,它在“一万小时定律”火起来之后广受认可。在刻意练习的前提下,增加训练时间才是有效的。
很多领域都已经证明了刻意练习的有效性,但是在心理治疗领域,第一次听到“刻意练习”这个概念还是令我受益匪浅。在我们的咨询行业中,经常出现所谓的“50%疗效”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前辈的经验中,这个比例还过高了,他们认为只有30%的疗效。我们这些后辈似乎默认了咨询的效果非常有限,它取决于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匹配度。在这种默认认知下,我们难免会感到无力。然而,《心理治疗师的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这种现象是可以改变的。
书中主要提出了三个步骤:提供刻意练习的素材、找到好的督导、针对被指出的问题进行刻意练习。
书中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素材——咨询录像。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只能看到对方,看不到自己。通过录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表现,从而评估本次咨询的效果。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愉快,虽然个人没有录像经验,但是我有录音经验。回听咨询录音非常不愉快,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这对自我形象是一个打击:为什么我没有听到这些信息?为什么我的回应是这样的?然而,只有能够接受现实,放下评价和自我保护,一句一句地听、想、改,效果才会明显。
至于找到好的督导,这需要一些缘分和运气。我认为,愿意回顾咨询过程的督导是非常好的选择,比如通过观看录像、回听录音或者查看逐字稿,而不仅仅是口头汇报。一开始听到这样的建议时可能会觉得思路被打开了,但咨询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只是在于思路,还在于如何将这些思路付诸实践,而这需要一个优秀的督导进行指导。
最后一点,就是针对督导提出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反复被提及的问题,进行深刻地反思和练习。比如,如果我总是在某个话题上转移话题,自己可能意识不到,但是督导多次指出,那么这就是我的盲点和障碍,我需要运用自己的觉察、知识和资源来克服这个障碍。通过这样的刻意练习,咨询师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能在人格上更加完整。
如果录像难以实现,可以用录音代替,甚至可以将录音逐字逐句打出来,制作成逐字稿。在无事时,可以像阅读小说一样翻阅,边翻阅边做批注:重新回应来访者的诉求,写下新回应的简洁语言。
这本书虽然是为咨询师介绍刻意练习方法的,但其中一些内容也可以应用到生活中,以增强自己对情绪的感受能力。比如在观看录像时关掉声音,仅仅感受情绪本身。在学校时,也有老师提出过类似的方法,但素材是优质的电影或电视剧,关掉声音和字幕,通过观察演员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情绪。即使不是咨询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玩转”电影和电视剧来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