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不会觉得很奇怪,当你拼命解释的时候,却感觉别人心不在焉。而某些话少的人,只说几句话就让人打内心里信服。
正如文中子所说,“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身处高位的人不和人争辩,争辩就有损他的威严。有智慧的人说话迟钝,说话迟钝就可以迷惑敌人。
现实的确如此。木讷迟钝的人不论是深藏不露,还是实则草包,只要他隐藏的够好,就让别人捉摸不透。捉摸不透的东西,别人就不敢随意轻视。
如果你为了一件事,就和他人争论是非,无论输赢对错,就已经把自己赤裸裸地展现在众目睽睽之下。别人一眼就看穿了你的思维、你的性格、你的底牌。因此,已经摸透了你的人,就很难再对你抱有敬畏之心。
所以说,没有内涵的人为人鄙视,把自己暴露无遗的人为人所制。
以上道理,载录于文中子的《王氏六经》中。天津古籍出版社以此为蓝本,编著了《止学》一书。重在传授趋利避害、解厄脱困之道,强调的是避其锋芒、持盾以守的人生智慧。这本书抓住了古代谋略书的机要,化繁为简,使人们更易于掌握精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中子原名王通,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王隆在隋文帝时曾任国子博士。王通受家庭熏染,自幼聪明好学,常有过人的见地。他初入官场,每天都忙于逢迎,洞悉了官场各种规则,自觉性格与这种世道格格不入,备感不适,于是便毅然辞官,回家乡著书讲学,门下弟子众多。他苦心钻研学问,模仿孔子,写出了《王氏六经》,留给后人又一笔宝贵的文化思想宝藏。
《止学》一书,以《王氏六经》为底本,进行逐句注释和评议,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中丰富的思想内涵。并且每一句真言,都配上了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犹如现场教学,现学现用,以史为镜。帮助读者深刻又清晰地理解《王氏六经》的内涵。
比如,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意思是说,内心不正的人即使得势荣达,也不可以和他们攀附交情。为什么?因为内心不正的人做事没有底线,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牺牲任何东西。如果亲近攀附这样的人物,迟早会遭受他们带来的祸患。
正如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他虽然考场受冤被屈下狱,除名,但是他的才情使他的名望依旧如日中天。而宁王朱宸濠也看中了他的名望,于是派人聘请了唐伯虎。但是,宁王并非真的仰慕唐伯虎,他暗中在进行造反的策划行动,是希望借助名人的声望,来助长自己的气焰。
起初,唐伯虎的好友就劝他,宁王是个小人,明里招贤纳士,实则别有用心。但唐伯虎不听劝告,以为宁王对他有知遇之恩,于是真的投靠了宁王。
宁王见到唐伯虎到来,的确如获至宝,对他十分优待。但不过半年,唐伯虎坚宁王心怀异志,所作所为都是不法谋逆之事。知道他日后必反,到时候,和他有关的人必将落得个反贼的骂名。因此,迫不得已之下,唐伯虎只好装疯卖傻,甚至裸着全身到处跑,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裸奔”。这在现在也是一种耻辱,更何况是对于封建时期的读书人呢!他虽然通过装疯卖傻而脱身,但这莫大的耻辱,给唐伯虎造成了一生都难以磨灭的伤害。而宁王最终因造反失败而被杀。
所以说,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攀附有权势但内心不正的人,迟早会带来不可磨灭的灾难。唐伯虎虽逃得性命,但从此郁郁寡欢,终是抱憾终生!
这些脍炙人口又充满着智慧启迪的故事,《止学》一书中还有很多。如果能细细品读,深入思考,一定能带给你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想。帮助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