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杜煥这名字,要感谢多年以前老友介绍了一只刚推出无多久的记录片《失明人杜煥忆往》(2004),看后惊为天人!
及后忘了在哪里买了一只后来中大推出的《诉衷情》DVD,我把它转成MP3,陪我走过多少时光,不过我也不是每首都有多听,唯独是《男烧衣》这首曲子,我非常喜欢。
好啦,这次这本书出版了,我一开头就决定要买了,但去到书店见到,犹豫了一下,毕竟我自己也不算是南音爱好者,对杜煥的事我大概也了解,有必要搬旧砖头带回家吗?
但在书店左踱右踱,最后还是决定买下来。这本书,是当年为杜煥在富隆大酒楼(水坑口皇后大道西交界,我记位置了这次)录音的荣源曾博士及其多年拍档吴瑞卿教授的力作,内容可以说是集他们多年研究、搜集到的资料的大成。
書本分三部份(未计附录),第一部份两位作者从不同角度介绍瞽师杜煥,包括当年研究的背景,南音的艺术性/音乐特质,粤语及口述文学的特质、重要性,杜煥的生平,杜煥口中(词中)的香港(横跨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等。大部分的文字相当朴实,感情真挚,足见两位作者对杜煥先生怀代、感激、敬佩之情。
对我来说,杜煥的南音之所以吸引,有几个因素。一则现在找到的录音,大部分是在酒楼中录制的(感谢荣教授当年的心思,以及促成此事的一众研究人员,因录制的七十年代南音在香港已没落,杜煥绝少在这类空间表演的机会了),故相关音乐听来十分市井,听得到茶楼中的茶客声、鸟声等,十分热闹。
再者,杜老先生的声音有种吸人的力量,可能正是这书中提及的那种生活困苦在其实上的烙印,再加上其本身的高超技艺,歌曲听来相当耐听,时快时慢,妙语连珠、生鬼风趣。
另外,我总觉得杜先生的那一段人生,包括南音的没落(及被研究者保存,再以另一些形式被承传)等,有点像历史书上关于“省港澳”的描述的最后写照。杜煥的曲及口白,有很多很啐咳的广东话,其中关西音应较多(毕竟他在广州学艺并成名,虽然其实他生于肇关),但也会有一些不解的乡音。同时他的用词,真的跟今天香港的口语很不一样,很有历史感。
关于杜煥的生平,书中有很详尽的介绍,能侧面描写出当年的香港(及广州一点点)。其中关于风月场所,江湖规矩,公烟,地名(比如多番提及的油麻地、官涌一带),实在相当有味道。
另,书中也收入了一些人对杜煥先生的回忆,包括像阮兆辉,小思等。其中有篇由冯公达所撰的《侧写杜煥》至为精彩,回忆七十年代时香港节如何找回杜煥先生登台演出,也让杜先生得到文化界、学者注意到,并让我们今天得意回味杜先生的风采。
另,德国歌德学院当年也有找杜先生去做表演,也是对杜先生很重要的支持!反而港台虽然支持了杜先生十多年,但后来很快的cut了他的节目,对杜先生生计影响很大。
第二部份其实是列印出杜煥先生(应荣教授邀请)创作的自传式南音《失明人杜煥忆往》的词及口白。整段录音听说长达六个小时,经中文大学已出版了光盘。只看文字恐怕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幸好我在过程中发现了另一个由两位作者制作的网站,上面有剪辑了这段南音的片段,边听边读则有趣生鬼得多。
第三部份则收入了其他杜煥老先生录过音的演唱曲目,除了南音以外,也有龙舟、板眼等。但由于歌词太多,说实话我没仔细读,期待日后可以找杜先生的光盘来边听边读,应该更有韵味。
我总是在想,广东民间的这种说唱艺术,和后来现代的粤语rap说唱,其实会否有些关连,大概要去找找那些rapper,看看他们在研究押韵及说唱时,会否也注意到南音及其他曲艺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