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一门理性决策的科学。在这个各种灰犀牛集中到来的大变局之下,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无异于掌握了一门犀利的分析工具。比如张维迎就认为,学一点经济学知识,有助于我们认识清楚我们面临的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在经济学通识教育方面,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保罗·海恩等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一部独特而经典的入门级教材。该书并非枯燥地介绍经济学概念,而是从社会问题出发,强调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解释社会面临的问题,从而增加了该书的趣味性,被张维迎誉为“写给非经济学专业读者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之一”。
书中在开篇就使用了高峰时段交通的例子,来说明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协作系统。作者观察到,交通高峰时段,每个司机看似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但道路上的车辆还是能够顺畅、协调地向前流动,好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进行协调指挥一样。
经济学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种秩序和合作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作者认为,所有社会现象都来自个体的行为和个体之间的互动,而个体选择行为时只考虑这种行为对自身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也就是说,经济学是一套关于选择以及选择产生的意外之果的理论。
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或者说,经济学思考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这套技术主要涉及行为、互动、结果三个方面。关注行为时,我们强调的是优化和权衡(也就是取舍,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经济行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当关注互动时,我们就需要参与社会协作过程;而人们的互动,通常会导致不是某个人刻意计划的“意外之果”!
经济学理论就是试图在上述假设的前提下解释整个社会。
对社会协作体系的研究,让经济学充满了迷惑和魅力。基于这样的假设,经济学家研究的是事物如何组合在一起发挥功能,以及事务如何因组合失灵而分崩离析。
为此,经济学家们研究了需求、机会成本、边际效益、比较优势、企业经营活动的利润与亏损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工具来发现这个世界的规律,从而理解这个世界。书中为我们详细解释了这些经济学概念,并通过对大量社会问题的分析,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这些思维技术工具。
针对“经济学家仅仅是一帮理论家”的批评,作者反驳到,社会行为的后果远超人们可以轻易预测或预见的范围。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自然也无法准确预测社会行为,但它的作用在于,可以向我们提供一套理论和概念工具,赋予我们“洞察力”,以帮助我们预见和解释社会行为的意外之果。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