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说命运。创作来源: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家庭教师与女主人有染,教师在嫉妒和绝望中杀害女主人的新闻。
看书的背景音乐:《摇滚红与黑》中的《荣耀向我俯首》。尤其推荐琵琶版本,用十面埋伏的杀气演奏出于连的疯魔。
历史背景:拿破仑领导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复辟王朝的黑暗又笼罩高卢。于连一方面为拿破仑的英雄气概激励,一方面为了工作必须在贵族面前对拿破仑表现得不屑一顾,对上帝毫无信仰的他为了野望穿上了黑袍。红与黑两种颜色,其中“红色”代表革命、军功和行伍生涯;“黑色”代表教士的黑袍、教会和教士职业,红与黑是年轻人上升的两个通道。
写作手法:超强的心理小说。依靠人物的心态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不如心理描写生动,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也很少。于连的内心肉眼可见的敏感,脆弱,自卑和对情感的淡漠。表现出来的举止便是于连动不动就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爱情都是泡影,内心戏份直逼戏精。于连敏感的心思很好地突出原生家庭带来的低等社会地位,在社会上遭遇无数的白眼,除了高颜值外没有其他方面为大家所注意。伴随着他不断接触贵族,感叹社会地位云泥之别的同时,也慢慢露出吞噬梦想的獠牙。现实中因为家庭原因自卑,不敢展现自我的孩子比比皆是,贫穷让他们连试错的勇气都没有。
人物形象:于连是带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凤凰男代表,在大环境的束缚下没有合理途径可以跨越阶级。于连像《水浒传》中的高俅一样完成职业跳跃的同时,饱尝了那个时代冷漠的鄙视链。
结合现实:于连从书籍启蒙开始,加之一步步经历过上层社会的生活使他不甘于平凡。当矛盾和纠葛出现后,只能在病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司汤达的原意大概是在揭露当时高卢不正常的社会现状,但从我的视角看,于连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正如现在的上岸热潮。当代年轻人,在生活和就业的重压下,在孔乙己的长衫的束缚下,在有足够的条件看过了世间繁华的情况下,上岸成了大家唯一的选择。于连和他的社会地位梦想又回到了同样的年轻人身上。
从爽文的角度看。底层美少年于连短暂的青春中经历了三段截然不同的爱恋,短短几年的经历比很多人的情感过往都丰富。市长夫人德莱纳代表了封建制度下婚姻中的牺牲品,德莱纳和于连的爱情一方面象征了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另一方面还带有质朴的母爱光辉。伯爵夫人德瓦克是于连反击玛蒂尔德的工具人,此时的于连形象倒是和迷男很相似,利用女性的小心思到达自己的野心。侯爵女儿玛蒂尔德是经典的贵族小姐模式,习惯了身边无所事事的贵族青年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于连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玛蒂尔德的爱情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玛蒂尔德向父亲要求为于连提供帮助倒是和当垆卖酒卓文君超级相似。
三人为于连所吸引,于连也利用她们,一点点向自己美妙的前景挪移。在走上断头台之前,很好地实现了王大锤的梦想:穷屌丝升职加薪,成为CEO,迎娶白富美。同样人设很难不想到莫泊桑的《漂亮朋友》。
翻拍的影视作品超级多:
克洛德·奥当导演的电影,于连完全不够帅气,更像是大叔,没有女孩子般的俊美感,于连致死不过少年。剧情还原上,把前半部分很好地表现出来,但是没有办法把书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很好地塑造出来。于连同德费瓦克夫人之间的情感纠缠直接删除,使得作品内容少了三分之一。电影最巧妙的处理是将于连在法庭受审安排在电影开场,在高潮出两幕镜头呼应中强调社会不公的内核。
吉姆·罗斯主演的版本被称为最帅气的版本,当足够多的古典画面和音乐融合时,将电影推向了古典文艺爱情片的方向。但是依然没有很好的将于连的内心戏份表现出来。针对玛蒂尔德的心思变化,可以看出导演的努力,竭力贴合原著中情感变化比六月天还复杂的傲娇小姐形象,但是电影中转场比小说还要快,没有看过原著的人大概会疑惑玛蒂尔德对于连的情愫为何频繁反转。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