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新民书活动赠送的这本书。让我有机会读到这么干货满满、诚意满满的一本书!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自体心理学只有很表层的认知。知道科胡特的名字,知道是从原始精神分析演化出来的“新精神分析”,但对于更深层次的并无了解。通过这本书,我充分体会了自体心理学的精神内核和运作机制。这一本书抵得上五六本书的内容。
推荐给正在执业的或对咨询过程感到好奇的小伙伴。如果想了解自体心理学,它也可以而且讲得十分深入。另外,还涉及到实操案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
就像一个厨子从面粉的制作到和面,揉面、发面,到最后呈现卖相,会遇到的问题,全部都清清楚楚地呈现了。对于一个对这个话题还不那么完全了解的人来说,没有认知门槛,也不会感到被内容拒之门外。非常友好。在智力上其实还是有被挑战到的部分。它并不是一本通俗读物,但是是一本认真读就会很有收获的书。
前半本分主要解释自体心理学的概念和运作机制。关于前缘、后缘、移情、反移情、主体间性等,这些乍一看非常抽象模糊的概念,文章都用了非常精炼、精准的表达阐述得十分清楚。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由多名作者的文章内容集合而成,所以有时候会觉得文章与文章之间的联系感并不强。但总体来说,我觉得编撰的还是很不错的,能感受到内容之间由浅至深递进的关系,并且还有许多地方互相呼应。而且一个概念被不同作者解释四遍五遍,从不同的角度,让我好像被迫复习了许多次一样,已经对自体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非常熟悉了。
如果说前半部分是一个详实、精准、灵活的教科书,那么后半部分就像是在和不同的咨询师面对面的探讨如何切实地运用这些概念在不同的方面。许多案例的分享都有帮助我更具象地理解前缘和后缘在咨询中如何体验,咨询师遇到来访者的前缘后缘是什么感觉,咨询师的前缘后缘是什么感觉。而且我觉得关于案例的部分,作者们的笔触是带有温度的,所以在我读的时候也不仅在学习知识,也在情感层面被一同调动。
咨询师们坦诚、坦白地揭示他们自身的经历与来访者的经历是如何重合,又是如何在看似咨询关系断裂之处又找到共情,从而化解来访者的后缘,这个过程真的看得人非常动容,也很美丽。关于自杀那一篇章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也因为咨询师的坦白和敞开(尤其是关于在咨询中遇到阻碍和断裂的体验),让我对于咨询师究竟是一份怎样的工作有了新的体悟。我觉得主体间性自体心理学和传统的精神分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自体心理学的咨询师都是活生生的真实的人类。他们也不羞于向来访展示这一点(当然,在合适的时机)。他们是将自己的全部经历和感情带入了咨询过程,也就是最真实的自己,在和来访者真实产生碰撞。而不少作者也提到了他们对于传统精神分析的批评,那种“空白分析”会给被分析者带来怎样的心灵伤害。
这也让我对于自己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咨询师,可以向来访者展现多少的自我,有了新的灵活度和思考(之前的我一直碍于咨询师的“专业面孔”,对自己所说的话谨言慎行,甚至多少有些不苟言笑,内心会有一个批评和监控自己表现的声音,害怕自己“不专业”)。但案例分享让我意识到,有一些袒露事实上能促进咨询师的前缘和来访者的前缘,也是构成至关重要的“密友体验”的关键因素。
最后再次感谢组织这个赠书活动,否则我可能会错过这本书。
最后想再表达我对本书的翻译的感谢和认同。很多时候英文准确的表达在翻译成中文之后都会丧失一部分准确性(因为跨文化确实很难找到完全的对照)。但这本书我在阅读的时候完全没有感受到翻译成为我们和内容之间的隔阂。就像隔着一层几乎透明的薄纱,这种感觉非常好。只有极少数地方有些别扭(但依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的地方让我们意识到翻译这个角色的存在。我觉得好的翻译就是要躲在内容之后的,不让人意识到它的存在太多。自我意识过剩的译者,往往会大张旗鼓地站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想要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也是导致很多外文译书在国内的流通性变得很差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涉及到精神分析这种抽象表达很多的学科)。
大概花了一周的时间读下来,过程还是有点匆忙。以后应该会再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