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专业是理工科,但刚毕业那段时间尤其沉迷经济学或心理学这种“软学科”的通识读物,最大的原因可能是相比自然科学,这类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是一种极具亲和力又逼格满满的存在。
不过在逐渐深接触之后才逐渐意识到:因为一度深陷“小经济”理所当然,“大经济”事不关己的误区,所以在阅读这本教材时,经常会被很多“颠覆认知”的观点惊掉下巴,但经过作者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系统性分析之后,就会豁然开朗,顺理成章地吸收接纳新的观点,并将之变成新的“惯性思维”。
这正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作者通过各种事例揭示了讨论经济学问题时常见过程中的隐性谬误,跳出“常识”的框架,与各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知争锋相对,拨云见日并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此时就会意识到很多难以置信的问题:比如原来实物本身是没有成本的,只有行为才会有成本;决策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成本是“边际成本”;只要是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财富等等……当我们为“高价次品”而郁郁不平时不妨想一想“沉没成本”;犯“选择困难症”时不妨想一想“边际效应”;震惊于不同人对眉笔价格的不同反应时不妨想一想“机会成本”。
与其他一些经典经济学教材(比如曼昆经济学原理、张五常经济解释等)相比,这本《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有个明显特点:它不是从概念、理论、公式等出发、辅以事例,而是从现实中司空见惯、随处可见的事物入手,从看似无关的现象中寻找隐藏的规律,融入到科学理性的思维框架中,展现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试图引导读者尝试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
正如书中所言: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并不是最终目的,而仅仅是分析经济学问题的工具。这种“工具性”带给我双向的联想能力,在理解书中所写事例时会想到生活在类似的案例,在生活在遇到某种涉及到经济学的案例时也会自动检索相符的概念。不过它的目的同样也不仅仅是教会决策方法、培养洞察远见,不一定会对“即时经济增长”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能让人在看待世界形势和社会现象的方式上多了一个视角。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