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写下《自题金山画像》,两个月后辞世。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状态的浓缩描述,也是对自己最认可的人生经历之肯定。或许有人说读出的是苍茫与悲凉感,我以为此说何尝不应该是洒脱和旷达呢!
大多数人是从诗来认识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水调歌头》是每每中秋,或者表达人间的思念常会引用的,有华人的地方大概都会传诵,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因此,对于苏轼,我们应该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才可以,是何等的胸襟情怀才能写出如此荡气回肠、古今传唱的永恒诗章。
写人物的传记之书是有大的框架,章节贯通、考据清楚,素材翔实,当然字句也是以记述的形式,适合于更深入的有关注的阅读和研究。如果是从整体的、高度综合化的,能轻松地去更快地认识并理解一个人物的话,其供以阅读的形式可以有图文并茂的形式。《漫画苏东坡传》就是以漫画构图全网粉丝超7000万的漫画科普达人,一个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又形象可爱的二次元美食家。他的口头禅是:我是不白吃,我真是太有文化了!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苏轼被贬至黄州时因为在城东的坡地上劳作,故有了“东坡居士”的称号。《漫画苏东坡传》全面概括了苏轼的一生,我们可以从两个基本面理解这位文学造诣深厚,虽一生仕途不顺、却为生民立命、乐观豁达的苏东坡:
一、深厚的文化修养是最基础的支持
唐宋八大家苏氏一门就占了三位:苏洵、苏轼、苏辙,且以苏轼为首,连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都对其赞叹不已;因为苏轼的文采,与其政见不同且在官场上针锋相对的王安石也都在私底下与其有文学方面的交流,就是在乌台诗案里,王安石也为苏轼求情免于重罪,最终被谪至黄州。可以见得苏东坡以文交友,腹有诗书,其人格修养也是到了很高的程度:清者自清。且也不是恃才自傲的人,相当的谦卑,这在书里都有细述。
如果说苏轼是“大文豪”,大家都同意,且不知他还是书画大师,只是文学的造诣掩饰了书画的光芒。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擅长行书和楷书;他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强调做画要“形神兼备”;在2018年苏东坡的《枯木怪石图》拍出了近4.2亿人民币的价。
可以见得,苏东坡是一位饱读诗书,有自己丰富爱好的人,自然他也会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个人求知成长的道路上,完善自己的优秀人格品德。当然,与其交往者也大都是贤良的人士;就算是独自一人,也保持着慎独的态度。多读书、读好书,是真的好。
二、能够安于当下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是苏轼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的三个节点表述,仕途从中年开始一路高开低走,曾经的青年才俊,在官场也有很好的照顾和成就;文人从政也是那个时代的很好选择,都有报效国家的宏图志向。而朝中的利害纠葛哪是如苏轼一般内心淳朴、行事正直能适应的,就算他还懂进退分寸,也躲不过暗箭伤人。
乌台诗案,苏东坡44岁被贬至黄州,后世评价从黄州开始,苏东坡的文风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格局大开,更上一个高处成为真的大家。应该是他从此走向民间,走进劳动人民中间,感同身受的体恤人间疾苦;同时,也显化了苏东坡骨子里的乐观豁达精神:“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毂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其间更是突显了苏东坡安于当下的生活态度,并未因过去自己的显贵之身而懊恼现在的农人生活,甚至是生活困苦无着;他都是满怀着希望的做着手边能做的,好好的的开垦荒务农、自给自足,在其看来:他就是大宋才子里最会种田地的,又是农民里最懂文字的大才子!就是这样乐观的心态帮助苏东坡度过个个难关,真是:既往不恋、未来不迎啊。人如何能做到当下,对于有人生阅历已是中年的人来说,都是道道坎。58岁,苏东坡被贬至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61岁,苏轼谪居儋州,在这荒蛮之地,他开办学校教书育人,还用自己的医学知识看病抓药。他是如此记录在儋州的务农生活和感受的:“昼功不自觉,夜气乃潜还。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早知农圃乐,岂有非意干。”
《漫画苏东坡传》有更多生动而趣的故事,让读者可以理解一个更富有人性的苏东坡,虽然他的经历起伏曲折,但闪耀在其生命里的乐观精神,让我们看见他的人格精神中体现出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在当今的世代,我们需要有这样的一个朋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