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过那些地方,我们没了的地方。北平的爆肚涮肉皇城根,南京的干丝烧麦,还有销金的秦淮风月,上海看得我目瞪口呆的花花世界,天津麻花狗不理,广州脡仔粥和肠粉,旅顺口的咸鱼饼子和炮台,东北地三鲜狗肉汤酸菜白肉炖粉条,苦哈哈找活路的老林子,火宫殿的鸭血汤,还有臭豆腐和已经打成粉的长沙城。都没了……我没涵养。没涵养不用亲眼看到半个中国都没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没涵养,不用等到中国人死光了才发急心痛。……家国沦丧,我们倒已苟活了六七年,我想让事情是它本来该有的样子。」
这段龙文章接受虞啸卿“审讯”时,报菜名一般地报出沦丧的国土,让我在看这本《重走》时常联系起来。
《我的团长我的团》
9月24日,一个略微有点阴凉的初秋周末,终于看完了这本书。其实在读前半部的时候,一度有些恍惚,时而在八十多年前的湘黔滇旅行团的路途上,时而又回到了杨潇视角下的2018。等差不多进入贵州境内后,就像杨潇的身体状态一样,逐渐适应了这充满未知的旅途。
看看自己划线的部分内容,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和《我的团长我的团》联系起来,尤其是最近看到朋友采访了段奕宏的文章,看本书很多情节的时候用团长里的镜头来充实脑海里的画面。比如旅行团从长沙到常德,到凯里-贵阳-安顺,一路路的向云南“后方”撤退,一寸寸的国土沦陷,一个个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再难尝到,一个个县城和文化被铁蹄摧毁。
书里有两个“路人”的故事印象深刻——一个是贵阳那一章说司机包养姨太太的段落。姨太太的丈夫可能外出征战不知死活,她们为了生存委身于司机。这段让我想起了团长里的小醉,在川军团的哥哥生死未卜,孟烦了没法给她一个安稳的生活的情况下,不得不成为暗娼。另一个则是一个小女孩不堪被虐待,携带两毫钱(一角国币)的巨资跟在李霖灿他们身后去往曲靖,希望能获得“新生”,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是弃儿,缺乏安全感。
西南联大的这次文化迁徙也给贵州、云南等历史上的“蛮荒之地”带来文明的种子,也是不禁让我感觉到另一种价值和意义,只是很多文化传承以及历史都毁于时间的消磨和人祸。
说句题外话:更想去云南看看了,去腾冲、去保山看看中国远征军。亦如龙文章说的“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