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看见”,就需要睁开眼睛,抛开内心的蒙昧。然而,这一过程并不容易。蒙昧就像一个心理障碍,成为了我们内心的一道坝,阻止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然而,如果放弃突破这道心理坝壳的努力,我们是否还算活着呢?陈虹曾说“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尽管这段话原本是对柴静说的,但如果我们将其引申至自身,那么它同样适用。我们应该试着从蒙昧中解放自己,像树叶从痛苦的蜷缩中舒展一样,才能真正地活着。通过《看见》中的人和事,我们了解得越多,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就愈发微不足道。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探索千万年来世界的秩序,认识到我们所经历的事情不过是必然的一部分,顺应着那句话:“只是生活本身矛盾密布。”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是早已决定的,尽管我们表面看似自由,实则仍处在无形的围城中。我们的视野被所处的环境框定,所了解的事情也十分有限。然而,在《看见》中,我看到了许多我曾不曾接触过的“不可思议”之事。我看到了柴静纠结和释怀地为“双城的创伤”的孩子擦拭眼泪;我看到了柴静面对“无能的力量”时引起的内心挣扎,对许多常识和价值观提出质疑,对卢安克所揭示的生活背面进行思考;我看到了柴静关于生与死、苦难和老化的理解与领悟,以及她对人性的包容和理解......这些“不可思议”之事让我更加了解和理解这个社会大家庭。通过这些事情,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内在原因。正如古人所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因为你并不是他,就没有权利去猜测和指责他人。你没有经历他经历的一切。就像柴静所选择的只是一些留给她深刻印象的人物,让他们的故事不断地流淌,从心中的内心坝里溢出来,冲击着那些固执的成见和模式,使它们摇摇欲坠,并最终土崩瓦解。我们也应该像她一样,在众多社会事件中跳跃、思考、加固、崩塌,这是思想认知的本质。当我们越来越不安时,也意味着我们的蒙昧之壳正在慢慢地被打破,思想也正在慢慢变得清晰。同时,也标志着我们正在真实地“活着”,用自己的经历看待自己,用他人的经历看待他人。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