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渠道获得的包括中国在内多个国家文物的呼声越加高涨。大众因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引动的文物记忆与文化认同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纵然其中也有不同声音表示文物的遗落属于清政府的历史问题,并以此证明文物展出地点与方式并不影响文物本身价值。但文物之所以为文物,不正是因为它们身上所担负的属于“文明”的重量吗?也许另一个国度依旧保留它的形状,但只有脚下这一片土地才能赋予它过去以及未来的意义。所谓彼之奇巧,我之宝藏;所谓“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文物无声而历史有声,那一个个他人眼中的死物,承载着的是本国人关于时代的勾连与家国的共情。那不是换一个展厅、换一扇展柜所能代替的。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文物可以带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你永远也带不走。”
草木情深,故土难离,对人如此,对物也是如此。与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宝们相比,埃及博物馆中的展品们是幸运的,它们依旧静静地待在自己诞生的土地上。即使从遥远的过去走来,这片土地经历了太多打碎与重建、战争与演变。即使当下面前熙攘的人群与当初创造它们的,在血缘上已经足够淡薄,但从出生到掩埋再到重返人间,从辉煌到沉寂再到复现光明。它们始终不曾离开家太远太久,不曾离开,便是光彩褪色,属于它们的时光也不曾斑驳。
埃及博物馆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解放广场处,这里是它的第五个家。从阿兹巴基亚公园到萨拉丁城堡,从尼罗河畔到总督行宫,埃及博物馆中的众多馆藏经历数代主人。曾被当做赠品,也成为过某些人的私藏,但最终还是回到这里,并且逐渐壮大,扩大到如今的三倍有余。为此,也有人称呼其为一间“文物仓库”,数千年以来的海量藏品汇聚在此。其中又以广藏历任法老的雕像用具、王室权贵的珍宝首饰闻名,所以被当地人称为“法老博物馆”。而对于非亲身体验的观众而言,《埃及博物馆珍宝图鉴》无疑是打开这扇历史大门最好的钥匙。它拥有主攻埃及学的创作及译者团队,配合符合业内主流的深度解读以及详实精美的摄影插图。无论从人文、历史、科普任何角度来看都算得上极为扎实的作品。
提起埃及博物馆,就不得不提拿破仑远征。与后来皇帝时期远征俄罗斯不同,拿破仑的此次远征更像是一场政治的博弈。但如同书中所说,拿破仑远征从军事角度看是失败的,但它的功绩是将尼罗河文明和法老文明重新带回地中海文化圈。随军而来的考古队伍充分发掘了异国他乡的历史,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物艺术品一时间也成为欧洲列强争相贸易的对象。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一过程同样充斥了殖民与掠夺。记录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诏书的罗塞塔石碑现今依旧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从文化继承的角度,古埃及的文字与传统也正是借由这一次次“交流”才不被黄沙所掩埋。
正如前文提起的那样,参观埃博绕不开法老。整个博物馆文物时期虽跨越三千余年,但以法老文明为分界线也可以清晰地看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前王朝和早王朝时期,主要特征为法老早期的文化爆发。农耕特质开始在墓葬中体现,社会也开始逐步出现有意识的等级制度。法老通过一系列人为的特定仪式成为具有更高生命力和统治权的象征。同时集权也带来神性崇拜的雏形,宗教形态初现端倪。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无疑是“纳尔迈调色板”,也被视为古埃及统一的标志。
第二阶段为古、中、新三大王国时期及中间期,共经历25任法老统治。在此期间奴隶制国家形成,统一王朝进入兴盛。统治层虽也有打碎重组的情况发生,但分分合合的上层阶级改变不了国家主权的完成性。这一时期的法老统治也从原始走向成熟再走向巅峰直至衰退。古埃及文化、艺术、宗教、生产能力各个方面也展示出长足且多角度的发展。通过墓葬传统、壁画应用、神庙浮雕的演变。作者也指出了从审美习惯中可以看到的关于权力的更迭。这一阶段,金字塔、神庙的出土成为主调。从黄金到玉石的材料与技法的进步更加彰显了法老的集权化与神性化。论起奢靡,我想图坦卡蒙的珍宝们最有话语权。它们也间接养活了多半的好莱坞寻宝类电影。
第三阶段显而易见开始进入法老统治的晚期。这个时刻的他们将要面临最为复杂的外部世界。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你方唱罢我登场,古埃及与他的法老们不得不为此做出改变。但相比于其他,文化入侵却是个彼此融合的过程。壁画上的人物开始远离埃及人的特征,而出身希腊的统治阶级也并不反对以木乃伊的形式下葬。融合埃及头饰与罗马胸甲的阿努比斯小雕像也许在万千藏品中并不显眼,却是文化融合极好的佐证。
当然,除开法老等统治阶级,平民的生活痕迹同样占有一定比重。与那些繁复的珍宝与动辄浩大的建筑工程不同,平民的生活体现在陶土或石制的器具上。大量发掘的工具遗物与劳动画面与贵族夸张独特的艺术风格竟形成了和谐的互补。这其中所蕴含的关于人文、习俗、信仰的同等变化抹平了阶级的差异。如同当年的主人下人同样消散在千古的风中,只有历史永固。
虽然说从时间的角度看,古埃及的消散都已经是两千多年的事,但随着出土文物的完整,古埃及文化曾经的繁荣依旧可以震撼今人。文物就是有这样一种力量,可以把本不相干的两代人拉近,让今人也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走进这个略显拥挤却依旧肃穆的博物馆,就如同看着胡夫、拉美西斯、图坦卡蒙们在用一场场浩大的“死亡”完善记录着一段段王朝的更迭。那是法老的葬礼,又是时代的赞歌。它们就落于历史的风中,而我们则在那片当年的土地上去体会文明的悠远与人力的奇迹。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