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习了心理咨询师,并回忆起年轻时在图书馆借了《梦的解析》,但由于看不懂而归还。这次看到《自我与本我》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阅读。《自我与本我》收录了弗洛伊德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与本我》。这些作品简洁地阐述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精髓。特别是《自我与本我》这篇文章,发表于1923年,被公认为对人的心理及其活动做出了新颖且革命性的描述。目前我正在阅读这本专家伴读版,全书由李孟潮博士担任伴读。在这本书收录的佛洛伊德文章之前,李博士作了导读,分析并转述了佛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梳理了读者的思考逻辑。在阅读李博士的导读后,再去阅读佛洛伊德的原文,将会更有体会。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部分组成。本我(ID)即原始的自我,自我(ego)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而超我(superego)是代表理想的部分,也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它要求自我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自荣格在1922年的《论分析心理学和诗的关系》中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由于这一观点与弗洛伊德的思想相似,一些研究者开始对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弗洛伊德不屑一顾。然而,“集体无意识”并非荣格的原创观点,实际上是直接抄袭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弗洛伊德在1921年发表了《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直接阐明了“无意识本来就是集体的”的观点:“我们的有意识行为是由某种无意识的基质引起的,这种无意识的基质主要由遗传影响在心理中形成,它由无数代代相传的共同特征所组成,这些特征形成了一个种族的天赋。”也就是说,个体并非是孤立的,“在个人的心理生活中,始终有他人的参与”。个体心理学与集体或社会心理学之间的差别并不明显,个体心理学在广义上也是集体心理学。这本书需要花时间慢慢体会,而且并非一次阅读就能完结,让我慢慢领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