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0月,著名历史学家彼得·盖伊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学人中心做了三场诺顿讲座演讲。演讲主题分别是狄更斯的《荒凉山庄》、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盖伊此前的研究对象集中在文化领域,如中产阶级文化、现代主义、启蒙运动等。不过,集中讨论文学作品在盖伊的学术生涯中并不常见。历史学家读小说,自然带有历史学特有的视角和眼光。历史通常被认为是追寻真实发生过的事情的学科;而文学,特别是小说,则充满虚构。现实主义似乎是二者的结合,小说家力求写出真实。盖伊在这三次演讲中提出的核心问题是:现实主义小说真的是在描写“现实”吗?
他分别探讨了三部现实主义小说经典。这位历史学家发现,狄更斯在《荒凉山庄》中对英国司法制度和整体社会的邪恶程度进行了相当夸张的描写。他对社会不公的义愤往往让他忽略了当时已经在进行的社会改革。福楼拜表现出的对资产阶级的憎恶则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几乎是一种病态。基于此,他在《包法利夫人》中对资产阶级和整个法国社会展开了猛烈的报复。托马斯·曼在《布登勃洛克一家》中描绘了红楼梦式的贵族衰落全景画,其中充满了对没落贵族的嘲讽。盖伊通过对作者本人生平的研究发现,小说里的禁忌情感与作者的经验若合符节。小说对家族衰落的描写正是作家对自己出身和家庭的反叛,也是对压抑自己的社会的报复。
这三位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声称自己遵循“现实原则”,是在书写真实。但通过盖伊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又都在通过小说对所处的社会和时代展开报复。所以,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实主义小说中的“现实”呢?或者更进一步采纳后现代主义者的策略,直接取消历史与文学、真相与虚构之间的截然界限,认为历史也是一种叙事?在结语部分,盖伊直面了这样棘手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圆融的解答。他认为,人们对历史真相依然有一个基本共识,而且在不断追寻它;而现实主义文学则可能以不同于历史学的方式为我们展示真相的面目。他以马尔克斯的《族长的秋天》为例,认为这本小说虽然虚构了时空背景,但其中对独裁者的描写极为真实,是此类人类现象的集中浓缩。他以虚构的方式,完成了一部极具历史意义的小说。
盖伊在这本书中结合历史研究和文学批评,分析了小说家、小说、历史之间的关系。它为文学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提供了结合两种学科之优势的小说阅读方法,让小说成为发现历史真相的辅助媒介。
对于“天然”对现实主义有兴趣的中国大陆文学系师生而言,这本书对现实主义的探讨可以与我们长久以来对文学研究“历史化”的要求参照。盖伊做出的研究确实是充分“历史化”的,甚至直追中国文论“知人论世”的传统,对宏观历史背景和作者个人经验做了透彻的研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盖伊同时没有在“历史化”中忽略“文学”。相反,他尝试在历史化中
“在小说中也许有历史,但在历史中却不应该有小说。”
“在一位伟大的小说家手上,小说(虚构)可以创造历史。”
对于专业读者而言,本书附录的《参考文献简述》可能更有直接用处。对本书讨论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按图索骥,向更深处读去。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似乎不必紧盯“现实主义”之类学术命题。事实上,在盖伊风趣的行文中,读者的目光很容易被他串连的诸多逸闻趣事吸引。也不妨满足于阅读作家八卦的乐趣,至少它可以让狄更斯、福楼拜、托马斯·曼这三位文豪的形象极大丰满起来。艾柯曾经说:“经验作者的私人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其作品本身更难以追寻。”对于彼得·盖伊来说,这好像没那么难,这些作家在盖伊笔下不只是一些伟大名字,也是一些脾气古怪的老朋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