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书,常常让我想起中学时读余华《活着》时的感受。书中的人物死去时多数时候平铺直叙,甚至有一种自然流畅的感觉,当这种流畅体现在生命的消亡上,总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过着游猎生活的族群里一个接一个亲人的离去,就像岁月水流中盛开的妖艳花朵。
“我自己说了太多太多关于死亡的故事,这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死亡。人们出生的方式大致相同,但死亡却因人而异。”这些少数民族人所展现的人性巨大的包容和温暖,使得这本长篇小说弥漫着一股“自然而浪漫”的氛围。
故事讲述者,一个女人的人生就像被时间洪流包裹的画布,飘忽不定,记录着悲欢交加。她的一生被时间推着走,被历史书写着,见证着历史的进程——从额尔古纳河左右岸的国界分离,到日本人入侵,再到苏联红军的到来,再到土改,再到大兴安岭的开发……最终,在千禧年后,大部分族人下山定居,离开了这片绿色的宝库……他们还会回来吗?
这片土地在春天解冻时变得泥泞,夏天绿树成荫,秋天落叶缤纷堆积,冬天银装素裹。鄂温克人和驯鹿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啊。
然而,“面对越来越繁华和陌生的世界,曾经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的他们,成了现代世界的边缘人,成了需要接受救济和灵魂拯救的一群!”深深理解他们内心哀愁和孤独的作者深深感叹道:“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正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在使命感的催促下,迟子建写出了这本书。
真好,读到作者的跋文《从山川到海洋》时,他依然用淡然又苍凉的笔触解读心声。不需要进行阅读理解,不需要费尽心思来形容读完这本书后的心情,他已经抽丝剥茧,回到最初的那根线。
万物有灵,仿若亲眼目睹,一只桦皮船在闪光的河上沐浴着金黄的阳光飘荡,岸上传来隐约的鹿铃声……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