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到半年,又收到阳老师的新书《阅读的心智》。感叹写书的速度也太快了。
同样是谈阅读的书,今年3月份的《聪明的阅读者》与手上的这本《阅读的心智》还是有所不同。前者是阳老师的个人专著,系统谈阅读;后者是阳老师的个人文集,收录他这十年的随笔。
如果说在《聪明的阅读者》体现了阳老师学者的身份,那《阅读的心智》体现了他是作家的身份。书中收录的文章大部分都读过,在集结成书时,能感受到阳老师做了大量的修改。熟悉的内容,优美的文字,读来仍有感动。
可以说这是一本打着谈阅读的幌子,却在示范如何写书评的书。有针对单本书的书评,也有对多本书、多位作家融合在一起写的书评。在文章的背后,藏着阳老师反复强调的写作技巧。
写文章,最难的是启动,如何快速启动?你需要找到有感觉的词汇,激活大脑,这个词的专业叫法是意象。
在《迷失在字里行间》一文中,启动阳老师写作的核心意象词汇是「迷失」,这个词是文章的题眼,以这个题眼再去放大放大。
围绕「迷失」生发:迷楼、清单、城市,可也是文章的固定组块,就能把原本不相关的三本书和三位作家关联在一起:宇文所安的迷楼、艾柯的清单、卡尔维诺的城市。在每个组块下,用增强手法加强,就有了一组优美的主题句:
- 有种迷失叫作迷楼。 - 有种迷失叫作清单。 - 有种迷失叫作城市。
有了意象,有了意象的组块,在每个组块下,再写上两三张卡片,一篇千文字就有了。
如果一时没法用意象定组块,也可简单一点,使用数字1234的组块方式。书中大部分文章使用数字组块,一样也可以写得优美。
对写作新手来说,找到一个意象词汇启动写作不难,难的是找到意象后如何保护起来。阳老师的方法是,用一致的结构保护起来,同时,标题、开头结尾处不断的强化核心意象。《迷失在字词行间》标题就比改前的「宇文所安、艾柯与卡尔维诺」更突出「迷失」。
这篇文章综合了三本书的笔记,信息密度过大,这时不妨在结尾化为金句式的闲笔。既缓解了信息过多的紧张气氛,降低读者的认知负荷,又顺带突出全文的核心意象,让人意犹未尽。
> 是的,作家用字与词搭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世界,它们是宇文所安的迷楼,也是艾柯的清单,还是卡尔维诺的城市。在这些世界中,你可以触摸质感的故事,与主人公纵横捭阖;你也可以放肆哭泣,随那时光流逝。世态炎凉、雾霾风雪,你欢笑,你忧伤,总有一本书陪你——那好吧,且让我迷失在这样的世界中。
文章读多了,自然能发现规律,阳老师的多数文章结尾,化用金句,如《浮生若梦》也是如此:
> 落花流水,时光散漫。人生呵,可以像李白一样秉烛夜游、任侠放歌,将那辉煌璀璨浓缩在春日一夜;也可以像沈复一样,慢慢地穷困潦倒一生,慢慢地与芸娘在月光下对酌,在池塘前微醺而饭,那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恰在那分分秒秒、滴滴答答。
读到这样的文字,欲罢不能,怎么一个美字能表达。
如何才能写出这么好看,又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字?这里小小剧透一下,阳老师在写作中提到,要向伟大作家偷师,有意识积累新异词汇,扩大词汇库,以备用。当时他分享了写《浮生若梦》这篇文章,刚好在看沈复的「浮生六记」,记下最初的词汇「浮生若梦」,再衍生为人生如梦、黄粱美梦、梦醒梦灭、朝露昙花等词汇,文章的意境就出来了。积累词汇这个小技巧提醒你,写作不是只有坐在桌前那一刻才叫写作,在写之前,就要多收集素材。
在《聪明的阅读者》一书中,篇章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型、叙事型、美感型。千字文最多只能选择一种篇章结构,如果有两种篇章,容易打架,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原本以为书评类的文章,只能用信息型去写。读到《致薇拉》这篇文章,给惊艳到,没想过,读书笔记还能这么写,还能当故事来写。
文章以四幕剧的形式,从初识到相爱到婚外恋,再到巅峰,每一幕都吊足胃口,迟迟不说「他」是谁,「她」又是谁。
直到结尾,才揭晓答案:他是纳博科夫,她是薇拉,写的是两人相伴一生的故事。
为什么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阳老师使用了「社会意向性」的写法。什么是社会意向性?指的是理解一个人内心世界的过程。
阳老师经常强调,写作有可教的一面,也有不可教的一面。
用意象,用卡片写作,可教。难教的是社会意向性,这是天赋作家的看家本领。只有伟大作家才具备高阶意向性,像莎士比亚、张爱玲这种伟大作家,可以掌握七阶意向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写出来的故事更加吸引人的原因,因为他们更懂操作人物的心理走向。而普通作家大多在三阶左右。
虽然社会意向性靠天吃饭,但三阶以下还是能教的。借助这些技巧,你的社会意向性也能提上一两阶:
- 用第三人称视角写,避免第一人称的自顾自话; - 使用万能句式「阿姨心想」,让读者知道作者怎么想; - 切换性别写作,从男转为女的视角或是从女转为男的视角; - 增加闲笔,让原本严肃的内容得到缓和; - 加入对话,小说中尤其多。
从篇章到句法到字词,阳老师有哪些习惯了?前面讲了意象,讲了篇章,这里讲讲句法。
阳老师爱用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前使用一句开门见山的主题句,《迷失在字里行间》中的「有种迷失叫作迷楼」,加粗,或是《像卢曼一样写卡片》,开篇第一句也是主题句:“我是一名重度卡片写作爱好者。”接下来详细展开他是如何在写作和阅读时写卡片的。
使用主题句的做法是快写慢改课中调整句子的一个重要技巧——突出重点。同样一个段落,一种是给出主题句小小的线索,再具体展开讲;另一种不给出提示,啪啪啪讲一大段。相比之下,读者读完后,更能记住第一种讲的内容。
我曾把使用主题句的策略用在写卡片上。过往写卡片,是用关键词去激活,有时写得磕磕绊绊。切换到用关键句,激活写作,反而找到感觉,越写越顺。
除了主题先行,句法的策略还包括对齐方向。这个方法借鉴心理学的概念「单一变量法则」,来自科学实验原则,指的是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动其中一个变量,观察这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齐是保持句子的一致性,降低读者的认知负荷。
还有比例匀称,跟「主题先行」关联。在这,强调的是围绕核心意象构成的语义网络要比例匀称,作用也是在于突出重点。
写作新手练习三周,慢改句法的策略完全能掌握。在句法层面,最难的不是这些,难的是一致性和多样化。如何在对方的一致性前提下,让句子变得多样性。
拿阳老师的一篇旧文「37岁,谢谢你」来示范,更有代表性。
在「37岁,谢谢你」一文中,先是用一个大框架框住句子,保持一致性。继续在句子里面实现多样化,试看这一段:
> 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安静。如何在一个难以静心的时代,安静下来答案在王维那里。——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是安静。——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依然是安静。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却说,王维不是一个真正安静的诗人,而是一个用很大力气让自己安静下来的人。那是「安禅制毒龙」,也是「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慎言。如何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答案在王阳明那里,「道可道,非常道」。中国道德经这句话极有道理。一旦你用语言来编码直觉,那就需要经过「工作记忆」来加工了,落入「算法心智」层面,陷入窠臼。所以中国古代大儒常常推崇不落文字,王阳明将其称之为:「言益详,道益晦」。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柔软。如何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答案在《诗经》那里。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这是《诗经.召南.草虫》;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这是《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南山律律,飘风弗弗——这是《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南山是一座什么样的山?从《诗经》一开始,那些在山洪暴发、生死病老、骨肉分离时、手足无措的古人们,无力抵抗,却试图看见光明。而光明,就是那口口相传的「南山」。
连续用三个排比句「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安静」、「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慎言」、「有一年的关键词叫做柔软」保持句子的一致性。接着使用「写作四则运算」策略,这个策略来自韩礼德老先生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把写作看成跟数学一样可以加减乘除。主要用法有详述、延伸、增强、投射四种。在第一个句子中,抛出问题,再引用王维的诗。以为就这么写下去时,来了一个转折「不是...而是...」,让人眼前一亮;第二个句子也是在求变,同样先提问,接着用「一旦...那」增强效果,最后再来一个因果增强,双重增强;在第三个句子中,三次直接引用,三个排比,跟前面两个句子又有所不同。
在不变中求变,变中又有变。这就是阳老师写作的厉害之处。以为读懂了,实际上又没读,但又不影响对内容的理解,读来还很美。总之,就是写得特别好。
在《阅读的心智》一书中还有很多写作技巧,比如较多使用简单句,简短有力;化用金句;增加闲笔;使用四字词,错落有致排列等等。待你沉浸其中,就能感受到文字的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写作来说,技巧与理论如同春雨滋润土壤,但真正结果,需要不断实践。
知道如何写还不够,还得一个字一个字去写。只有尝试去写,才能感受到写作心流的愉悦,才能感受到写作的美妙。
### changelog
20230922第一稿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