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到短评里的“通俗历史读物”会忍不住自惭形秽,因为自己就喜欢看这种书,而且也只看得懂这种书。后来,心想管他呢,自己看的开心就好,再说还涨了知识呢,怎么就不算进步了。
《弃长安》是偶然在微信读书上发现的,正好还免费,就一口气读完了,是非常对我的胃口的“通俗历史读物”。看完在豆瓣记录的时候,果然又看到了类似的短评,忍不住想说:这种书写得好看的也没几个,此书属于其中的佼佼者。
《弃长安》以政治为落脚点,从张九龄罢相开始,一直到平叛“结束”,将期间的大事件都梳理了一遍,其中还带过了李白、杜甫、高适等诗人的经历。
鉴于安禄山兵变&唐玄宗出逃是唐朝历史上逃不过的重大事件,相关的书可以说多的数不清。但就我看过的三本作品来说,《弃长安》是最好看的。作者张明扬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逻辑清晰,语言优美、流畅且舒适,读的时候真的不想停下来。最关键的是,能感觉到作者笔下每个人的喜爱和公平对待,没有自以为是的好恶,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轻佻语气,就算讲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也看不到半点探究宫闱密事的浮浪写法,让人很生好感。
或许是因为对历史了解过少,人生阅历也不够丰富,唐玄宗前期英明,后期昏庸的变化一直让我比较困惑。读完书后,只觉得完全合情合理,在没有制约、只有权力的地方待久了,人不变就怪了。
张九龄罢相,因为和玄宗意见老是不一致;李林甫上位,因为揣摩对了皇帝的意思,杀太子、重立太子;杨国忠后来居上,因为更加合玄宗的心意,不顾一切为他敛财;王忠嗣拒绝攻打石堡城,惹怒玄宗,又被有心人以结党为由诬告,也被玄宗杀害。这一步步,一点点,都是皇权的不断巩固和膨胀,以致接近于无限。
以前看一个社会学实验,先是给两组被试一盘饼干,请他们吃,接着给另一组被试“封个小官”,再请他们吃。结果,哪怕这种临时“小官”,只有一点权力,吃饼干的样子都会变,更大声、更粗俗、掉更多屑子。这样看下来,玄宗这一路得多掉多少屑子权力集中得不到牵制,已经够可怕的了,还不想做事,把责任推给顺着自己说话的宰相,这真是超级可怕啊!
“就盛世的终结,杨国忠和李林甫谁的责任更大,《资治通鉴》各打五十大板:李林甫“养成天下之乱”,杨国忠“终成其乱”。通篇看下来,只觉得唐玄宗要付最大的责任—要了最大的权力,却不想认真干活,只想做甩手掌柜,不骂他,去骂狗一样的宰相,宰相何其冤枉!
渔阳鼙鼓动地来之后,那些在投降和反投降之间来回摆动的官员,仔细想想,跟自己何其相似,不过混口饭吃,换个老板干活还不是一样,干嘛一根筋轴到底只不过,总有人因此而受到折磨。最出乎意料的是王维,原来那看似平淡宁静的诗歌下竟然是如此的煎熬,因曾归附叛军而自责,因弟弟为自己折罪而难过,终日不曾安宁。这与表面上嘻嘻哈哈,实际抑郁到家的人又有何异
对于坚持抵抗的守将们,最让我吃惊的是颜真卿一家。那个只在书上因书法留名的文人,原来是这样的铮铮铁骨,可见历史书的贫乏和无趣,而多读书又是多么的有价值。
说到最有争议的张巡,只想问问这样守城的意义在哪里坚守的最后吃女人,吃老弱病残,那守护的又是什么对皇帝的愚衷,还是自己的利益坚决不想被别人侵占而已就像生活里的那些个流氓狠人,与别人拼命,并不见的是为了什么爱与守护或者大义,而是我的东西死也不会给你。
最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既对那些名垂千古的诗人们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对那些孤零零躺在课本上的诗也有了更好的理解,比如为什么唐朝有那么多的边塞诗究其根本,是皇帝要打仗,要军功,把资源都倾斜在边塞,所以才有那么多优秀人才去往边境,建功立业,求取富贵,包括诗人。这样想想看,就跟如今优秀的人都去考公务员也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有些人成功了,比如高适(竟然做到了节度使),有些人没有,比如岑参、王昌龄、李白、杜甫等。最让人唏嘘的是,李白谪仙原来一生都在往权力的中心靠,一生都未如意,颇有一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意思。至于杜甫,时刻让我社畜之感的共鸣,生于乱世,处于底层,既想通过“拍马屁”的诗歌挣点生活费,又看不下去老百姓那悲惨的生活,发出最无奈的控诉,真是要多难有多难。
2023年9月22日,记录一下最近读完的《弃长安》,以上仅一点愚见,做读书笔记之用,不喜勿喷。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