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里就提到是类似牛津通识的普及读物,读完确实名副其实,殿堂级别的入门书。并未严格按照时间线,而是根据思想学派,比如“重商主义”、“新古典经济学”这样分类,每一章介绍一个学派的主要思想和方法、代表人物和著作,文字简洁,但“干货”满满。颇好评的两点一是会有相当篇幅解释学派之间、学者之间思想的异同、区别在哪,以及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二是专业性较强的地方都会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读者能在地租、利率、边界效用等等让人眼晕的名词中更容易地找到比较清晰的思想脉络。
从早期历史的古希腊到中世纪,哲学家们已经察觉到交换、货币和利息,亚里士多德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不过对它们的讨论主要是伦理道德规范,比如利息是不是合理的。重商主义最为关注进出口贸易,认为一国的经济重点在于提升自身相对于他国的实力,财富是货币、黄金和白银,所以要尽可能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而重农主义认为只有农业才是生产性劳动。注意到他们都基本肯定“私有权利”的合理性,这也是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前提吧
书中最重要的两部分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们的学术研究在当时被“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取决于生产成本,关注收入在劳动、土地和资本之间的分配——工资、地租和利润,并且认为经济增长最终会停滞,也就是“零增长”。大名鼎鼎的亚当·斯密被认为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他观察到人性特征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他的“看不见的手”,一直被不断引用。他也意识到“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认为政府必须保证诸如道路、桥梁、运河、邮政等公共服务,但不必全部用税金支付,而可以向使用者收费。大卫·李嘉图在著作中有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早期分析,而他发展了经济学的演绎方法,而区别于斯密的归纳法。他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利用各自在生产中的比较优势,各国都可以在对外贸易中获利(反驳了重商主义)。他还深深影响了卡尔·马克思。“边际主义”、“效用”、“经济学”三个专业术语可以比较明确古典和新古典之间的区别。新古典经济学将边际原理推广为经济行为的普遍原理,著名的“奥地利学派”就属于新古典经济学;他们还将古典经济学把经济主体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三类简化为家庭与企业。认为家庭的效用最大化决定了他们对商品的需求同时决定了对企业要素服务的供给。他们更注重区分经济分析与政策建议,代表了“政治经济学”向“经济学”的转变,也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分。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留给后人一些重要概念:“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等等。消费者剩余是指“他愿意支付而非空手离去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而帕累托用“满足感”一词取代“效用”,使概念表述更加严谨。他将“最大满足感”视为均衡的一个属性,后来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竞争性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新古典经济学被“历史主义”反对,不过历史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读摘抄感觉更偏向社会学。而“制度学派”强调决策法律之类的规范性制度对经济的影响。新古典经济学的最大挑战来自凯恩斯和其他宏观货币经济学。凯恩斯强调货币的非中性,认为利率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是那些不以最具流动性的形式(货币)持有其财富的人承担的一种风险溢价。它同时决定了实际收入和价格水平。凯恩斯反驳了新古典两分法。总体来说,经济学思想是随着历史上人们经济活动的复杂性而逐渐发展的,并且越来越需要和其他学科比如数学、历史、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的交叉合作与借鉴。而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活动的观察分析,总结经济运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所处时代的经济形势与走向,为制定未来经济对策提供帮助,而随着现实经济的变化,经济学思想本身也需要不断延伸、发展、补充和重新修正。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