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目前能力,我读到一半就开始不懂了,只能勉强理解其中的一些词句的含义,并且不太确定我到底理解了什么。但在读到最后的结语时,有句话让我感到很震撼:“用读到的死亡温暖自己颤抖的生活”。这句话出乎意料地给了我最近情绪低落的自己一些慰藉。这让我感到意外的宽慰。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对《俄狄浦斯王》与《诗学》的解构。亚里士多德通过一个完整的理性体系来重塑这个经典剧本,以此作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最佳例证。但是米勒通过《诗学》中对悲剧的各种定义标准发现了可以颠覆的裂隙,通过将语言置于行为之上,不断探索其中的非理性因素。
在《俄狄浦斯王》中,寻找真相的过程一直伴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干扰力量,使得俄狄浦斯王的理性寻找最终以自我毁灭告终。或者说,在暗中有一种神秘的他者身份与俄狄浦斯发生对抗,以反讽的语言形式贯穿整个故事。文中有许多地方都暗示着“在表达一件事时往往无意中表达另一种意义”,因此似乎产生了这样的效果:非理性的力量故意暴露自己的存在,却能完好地隐藏真实的本质。它引诱俄狄浦斯接近自己的同时,也邀请读者一起参与追寻。我们往往会默认地接受故事成为故事的线索并在文字表面找到解读的依据,却轻易忽略了文本其他的潜在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也许在无声拆解表面的共同指向中,已经显露出了很多意义的线索,“将清晰可辨的单一理性不断悬置”。虽然还没有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解释,但可以将其视为思路的简易延伸。(感觉很多观点之间的联系还不能很好阐述…)
所以,到底什么才算作非理性呢?它应该是对传统的西方叙事文学的一次反叛,以各种方式质疑和逃避那些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故事中心逻辑,试图从绝对的解释中发现文学无法展现的无限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