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超长篇《慈禧全传》间隙,想找一个短篇来看看。于是我选择了久负盛名的《变形记》。这篇作品很短,所以总共只花了不到2小时就看完了,包括后面看卡夫卡的生平介绍和素描画的时间。
看完后觉得对我而言有些期望落差。从设定到剧情到文笔到现实意义,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都没有太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可能因为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作品所提出的荒诞设定以及想表达的存在主义内核是很有代表性和突出意义的。但放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关于工作对人的异化以及工作和人生的时代的作品和作品的时代。真正不朽的作品会超越自身所处的时代,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但绝大多数作品共振与当时的时代,会因为结合了当时时代的问题和特征而放大价值,并同时也束缚于当时的时代。
从作品内容来看,作者主要想表达三个层次的“异化”。一个是表象层次的异化,即格里高利由人变成甲虫的异化。这个层次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外部因素(作者)赋予型的异化。另一个是内里层次的异化,即格里高利变形甲虫后发现自己居然还担心工作、收入和其他,而不是自己的异常状况。这是由表象层次异化后才发现的自己内心的异化。最后一个是外部层次的异化,即格里高利变形甲虫后家人关系的异化。这篇短篇以简洁的情节和语言很好地表达了多层次的内容。
作者对异化甲虫后格里高利整体习性的变化描写让读者很有代入感,感觉卡夫卡是细细观察过现实生活中甲虫的习性的。但整体读完感觉还有一些缺憾。首先,格里高利变形后自己和家人在面临如此大变化时的心理状态描写不够充分,导致变形这一大胆设定没有得到足够的延伸描写来托住。因此在读者的感受上,会弱化这个最重要的设定所产生的冲击效果,从而对家人关系异化产生一些误解。同时,作品整体逻辑性也受到了影响。
格里高利变形后很快就接受了自己这种离奇的遭遇,没有过多地描写他的心理状态变化和情绪波动。尽管可以用前面所说的内里层次的异化来解释,但是还是会觉得家人们在面临如此大变化时的心理描写也很少,只有透过格里高利的视角去看到家人们外在表现和行为反应,比如妹妹送饭时的关心、父亲的恼怒粗暴、母亲的怜悯纠结等。但缺乏以家人视角的心理活动变化,这就影响了家人形象的立体丰富性。当然,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展开更多。
另外一个缺憾是,以甲虫为变形后的形象可能影响了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家人关系异化的初衷。因为格里高利形象变化了,家人就完全不把他当亲人了。而我个人感觉,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家人关系被金钱、利益、个人喜好所捆绑下的异化。因为在后记中作者提到不建议将甲虫形象展示在书籍封面上,我感觉作者所指代的甲虫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形象,而是一个异化后的意象。但是由于甲虫与人类差异巨大,甚至会导致生理性厌恶、抗拒和厌恶的形象,所以如果设身处地代入家人的角色去感受,会发现纯粹把甲虫形象作为异化的象征可能导致家人关系的崩塌,而不是作者想表达的因金钱、利益导致的异化。我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以猫狗鸟作为变形后的形象,家人们的表现会不同。所以看到很多读者评论问为什么变成甲虫后家人就不爱了,就不当成家人了,我觉得这可能有些偏颇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克服本能生理上的抗拒和心理上的恐惧说服自己将甲虫接受为家人。
因此,我认为《变形记》是一个合格的短篇小说,但不足以成为经典。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