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点晚出版,毕竟已经毕业多年了。但我很庆幸作者坚持,让这本书被大众所知晓,并能被处于相同情景的群体看到。对于他们来说,这本书并不算晚。
虽然我不是来自名校,但在本研究的核心概念中,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我是那个在大学之前不会操作电脑、没坐过地铁、没吃过火锅、遇到“处理器”故障、难以解码新环境中的各种信息的“绝对劣势群体”。在大一的计算机课上,我曾询问旁边的同学如何打开电脑,但他们对我投来惊讶和鄙夷的目光。由于不熟悉这种“场域规则”,我不点奶茶、不懂护肤品化妆品牌子,无法参与话题讨论,被告知“扫兴”,还被拒绝参加团体活动,遭遇到严重的校园欺凌。
从过去的“纯粹的直觉依赖式”到后来的“目标掌控式”,背后是我勇敢面对并拆解一切困境,不放弃的自己。感谢自己在大一走出校园的限制,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结识了许多年长的贵人。感谢书籍和互联网赋予人类“平等获取知识的权利”。
我花费了很大心力去学习适应这些陌生的“场域规则”,这很困难,极其困难,而且这些规则往往是隐性的,存在着深深的壁垒。正如前面所说,这个过程经常会碰壁,并处于被信息差边缘化的境地。但幸运的是,我从未放弃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力量”。
通过暂时走出困境,不断去表达自己的存在并看见他人,是因为我相信“赞同的对立面不是反对,而是沉默”。我愿意努力成为去中心化的发声者,将每个观点传递给小群体,打破他人的沉默,让个体敢于表达赞同。这不仅是我从大众传播中受益,也是我将要回馈于大众传播意义所在。
能发出一份光就发出一份光,能发出一份热就发出一份热。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