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日常生活就是一种反战”,日本杂志《生活手帖》的主编花森安治如此说道。栾颖新,为各式各样的苹果发声,她拥有着一颗七窍玲珑的心,将自己编织进所在的环境之中,被温暖的大海般承载着。
初到巴黎,颖新面对着语言的障碍。她需要快速而准确地从法语模式切换到中文模式,就像扳动脑海里的一个老式开关,咔哒咔哒,生疏且茫然。但好在她拥有主动权,并不使用“我们”、“你们”这种带有区分感的表达,而是将自己正在使用的语言视为自己的语言,珍视自己的“感受力”,写下了自己的个人经历。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她摒弃了固定表达。在她看来,使用固定表达是一种偷懒的行为,它会抹杀自己想表达的东西的独特性,同时抹杀了自己的感受的独特性。就像你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你绞尽脑汁想传达给对方,但是这时候,对方说是不是那个俗语说的你立马妥协“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对话到这里结束了。这样既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敷衍,为什么不再想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呢?茨木则子说:“蕴含个人发现的语言很美,不管是多细小的发现。”如果错过了传达给别人的机会,是否可以反刍一下,自己写出来呢?不是为了传播出去,仅仅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这种对旧有表达的质疑也帮助她关注到了更多的生活的细枝末节:在国家图书馆承担除草任务的羊群;取消在行政文件中按是否结婚而对女性进行称谓划分的做法,对所有女性都称“女士”;没有制服,大家按自己喜好进行着装的法国学生;旅行过程不仅包括出发前的阅读、想象,还有酝酿起的情绪;皮肤是表现情绪的器官,皮肤的很多反应都是情绪的体现……
颖新就像一个勤劳的工蜂般采撷灵感,抒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且注重在文字表达中尽量传递出善意,而她的文字被阅读后,将变成一种联结,或者一些绳索,拉住一些想要跳下去或者不知道如何浮出水面的人。希望我的书评有朝一日也能有这样的力量,希望我们都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细碎的美好。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