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0日)
上周日参加了剑飞老师带领的线上读书会---两小时共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受益匪浅。
从去年第一遍读这本书,到今年落实剑飞老师的建议,每隔一个月重读一遍,到这次共读前,我一共已经看了六遍。
所以在开始之前,我自认为对内容还是比较了解的,但两小时之后,我发现,收获依然巨大无比。
收获一:给看书定一个目标。
在最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一个目标,即:两小时内读完这一本书。
两小时没啥好说的,但每个人对于“读完”的理解和要求可能都不一样,而这一次的“读完”是跟着剑飞老师把整本书过一遍。
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目标,可能我们这2小时的共读活动会发展到什么方向,谁都说不好。
但有了目标之后,我们就会有一个锚点朝这个方向去努力。
这让我想到了在昨天的《敏捷项目管理》课堂上,老师提到的,敏捷项目管理核心---“迭代”的“定长”。
这个“定长”指的并不是每次迭代的时长都是一样的。
而是说,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迭代的时间长度之后,我们就要想法设法在这个给定的时间长度内达成一个小成果,而不随意的延长这个时间长度。
收获二:给书折上角,便于快速定位。
在开始读书之前,剑飞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动作:对照着目录,给每一章节的第一页上方折上一个角,以便于我们快速定位。
用书签大家肯定都不陌生,甚至在关键页面贴一个彩色小便条也是常见,但折角这样的操作我确实是第一次见。
不得不说,折起来的时候还挺爽的,翻起来也还挺快,就是略微有些不美观。但看书的目的也不是保持书本的美观,不是么
收获三:关键段落可以“全文背诵”。
在整个阅读中,我们做的主要动作是:老师阅读,我们找到那句话,然后划线。
是不是没想到一开始我也没想到。
但划着划着我发现,即便我已经看过五六遍了,依然还是会产生“诶这个内容我怎么没印象”的内心OS。
同样,对于那些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内心也会生出“这句果然是重点,老师划得和我划得是一样的”笃定。
而更经典的操作是,有一些段落,老师是建议我们直接“全文背诵”的。
不追求对于文字表面的绝对理解,而是按照书上的内容先做起来(前提是这是一本久经考验的书)。
比如这段: 他们知道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最费时的不是决策的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一项决策如果不能付诸行动,就称不上是真正的决策,最多只是一种良好的意愿。也就是说,有效的决策虽然是以高层次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但决策的推行却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工作层面,必须力求简单。《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g136
收获四:反复阅读,举一反三。
有一句扎心的话是这么说的: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就有点像,我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什么用。
在这次共读上,剑飞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科书版的例子。
书中有这么一段: 如果说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那么问题便是:卓有成效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我们应该学些什么该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卓有成效是一种可以系统学习的知识吗还是要像学徒那样学习才能掌握的技能还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来养成的习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g24
如果我们把原文中的“卓有成效”用其他任何你希望习得的知识、培养的技能、发展的习惯来替代,会发现什么
你会发现毫无违和感。
比如说,我们用“经济学基础”,用“开车”,甚至用“减肥”来替换,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提问的框架
在每次开始行动之前,先把这些问题过一遍,让改变事半功倍。
收获五:师傅领路,少走弯路。
即便这本书我已经看过五六遍,但对于有些内容的理解依然还是很困难。
而两个小时之后,我对于后面怎么持续阅读这本书有了更多的信心,也收获了两点新的想法:
一是老师提到的划线这些部分需要反复阅读,并和自己的实际工作关联起来;
二是老师提到的值得“全文背诵”的内容和可以形成通用思考框架的内容摘录出来,做成卡片。
这样的话,后期反复阅读这本书的时间成本就可以得到一个更好地控制,实现更高的效率。
好书共享,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心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