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简中国雕塑史》后面读这本《中国古代雕塑风格论》,感觉这本的美学理论功底要深厚的多,美学各个领域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甚至建筑形制都相通且互相影响,有形之艺术反映的是无形之时代风貌、精神追求。
《风格论》不好的是配图很散乱,跟文字对不上。《极简》的配图就要好得多。综合来看,中国雕塑类型风格的巅峰之作必须有这么几个:
一是“传神”写实的开端——秦俑,对比西方的写实传统,秦俑的写实是在营造意象化的真。看点主要是服饰姿态统一气势不凡的“大同”,以及千人千面表情头饰参差的“小异”。
二是汉代雄浑写意风的集大成者——霍去病墓石雕,天人合一的大气势,富于诗性的表现方式,望石生意、因材雕刻的创作方式。
三是宋代俗情写真风的代表,大足石刻的儒释相融,晋祠侍女、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题材世俗化,神情写真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
四是程式化演变的关键之作。这里的程式化有两个大类,一个是石窟寺,一个是陵墓地上雕刻。前者中云冈石窟是佛教中国化典型风格的开山之作,影响深广远;龙门石窟的大卢舍那像龛则是以唐朝最盛国力时皇家力量所支持建成的圆满之作,都在中国石窟寺演变过程中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性。陵墓雕刻以现存帝陵为代表,比较集中的是陕西汉陵唐陵,南京附近的南朝帝陵,京郊明清帝陵,可以集中看看随着朝代变迁国力盛衰雕塑风貌的变化。
另外,这本没有提元明时期的雕塑,因为没有形成明显的高峰,但是不乏神来之笔的佳作。元代对各类宗教的相对包容促成了道教寺观的发展,这时既形成了道教壁画的高峰——永乐宫壁画,也有玉皇庙二十八星宿这样完全突破程式充满浪漫想象的雕塑作品。明代的艺术创造力处于进一步衰竭的趋势中,但平遥双林寺的罗汉是少有的传神生动之作,而高平铁佛寺二十四诸天见过的人都大为震撼,难以名状。我忍不住好奇看了影像资料,确实不能将其归入任何一种已有的典型风格之中,既不写实,也不写意,更非写真,所用材料也与众不同。这是一位技艺纯熟有着开宗立派野心的工匠从内而外的颠覆之作。
一方面,有意弱化表情身体的线条。塑像的脸庞和身体微胖但还不到臃肿的程度,线条流畅似有意在抹平曲度,圆睁双眼大张嘴的诸天表情没有威武的意味,反而显得有些滑稽,其余诸天显得脸大五官小,看不出情绪,诸天动作体态并不夸张。
另一方面,有意强化装饰手势。头部附近的装饰极尽复杂夸张,武将衣饰尤其繁复。与圆润的脸庞身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手却塑造得修长曼妙,甚至男神也是如此。这处处的不协调不寻常带来一种诡异的张力,形成压迫感,确实跟以往那或庄重或慈悲或愤怒或恐怖或亲切或美满的神明形象大有不同。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神秘,或者是一种虚张声势的神秘,花团锦簇的外在装饰之下是虚胖无神的内在,所以呈现出漫画般的效果。作者也许根本不敬神,才有这样既嘲弄神又嘲弄信众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作品。
这一些都是接下来必须找一个可以平心静气的时机到现场看的,只看平面的图像是不能完全体会气韵的,誰说木胎泥塑无神的创造者的精神隔了千年仍能通过不朽的作品绵延传递。学中医的李辛老师说,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柔软心地、畅意抒情。心智的习惯,已经强化得很强了。艺术是可以来平衡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