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些思考和书中内容扣连在一起,令人恰好明了。学校旁边是地铁口,因此疫情后、节假日或出行欲望爆棚所带来的人流格外明显。空荡荡的校园和毫不费心思的食堂只能让我们在一旁百无聊赖又稍带趣味地去便利店寻找食物。不管向哪个方向前进,眼前的景象都是源源不断的人流,仿佛身边透明的空气、树杈、井盖并非只有一个简单的形象,而是隐藏着数不胜数的泉眼,按照特定的频率汨汨涌动着的人群。这些来来往往的人让人眼花缭乱,固定的从某一个方向来,不固定的在某个方向分开,每个人的方向都各不相同,但却聚在一起好像是同一条河流。这股源源不断的人流穿梭在我们身边,既整齐划一又混乱不堪,无论身处其中还是回想起来,都给人一定的眩晕和后怕。这是因为我们可能觉得自己看到的那些坚固的东西其实是脆弱的,或者说,无论它们是坚固还是脆弱,都像是海市蜃楼一样虚幻。尽管游客的欢声笑语、嬉笑打闹或者疲惫不堪的样子都是真实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漂浮在寂静的日空之下的泡沫,即使是真实的泡沫,也是脆弱的泡沫。在这段身临其境的观看中,我随时都可以直挺挺地向后倒下,而并不会感到任何肉体上的疼痛,而是跌入到一片空白,无边无际的空白,就像村上所描述的那种空白。这种痛苦是一种忍无可忍,却只能永远忍耐的精神折磨,企图通过咬牙切齿或者嘶声呐喊来刺激神经或者对抗自己所感受到的痛苦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相反地只会加深痛苦的程度。这种想法不会只在这种场景中出现,大多也和这种场景具有某种相似性。正是在这几天反复出现的这种想法之下,我才更能理解村上书中所提到的“每个人都活在沙漠之中,而真正活着的只有沙漠”这句话,因为烈日沙漠中的热浪和我近日心中的虚影完全重叠,我的世界和书中的世界相接,困惑的空间变得更广阔了。可能是因为陷入一种精神痛苦中,我坠入的不仅仅是一片空白,而也可以是沙漠、由玻璃构建的没有表情的空间、或者是一个“大概”存在的国境以及没有“中间”聚集着太阳的西边。但是现在我还在哪里?我的力量又在哪里?当初君到达“成为新的人”的时候,他会发生什么呢?他们最终所能够“成为新的人”具体意味着什么,是更加“新”还是彻底失去了自己的尝试或者是寻找自己的缺失?她还有力量站起来吗?最后,有一只手轻轻放在了他的背上。
从便利店回学校的路上,拐进胡同的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与真实世界彻底分开了,至于哪一个世界更为真实,我无法判断。但是确实不存在中间,本质上是在这个世界还是在那个世界,当然还有其他的世界,但貌似它们都没有中间的存在。对于这句“不存在中间东西的地方没有中间”的话,我一直不太明白村上的用意,或许我某天突然跨越两个世界的时候会理解吧。
有一次,朋友指着一棵挂着“药水点滴”标签的树,问我这棵树是真实的还是刚刚经过的那些人群才是真实的。我不假思索选择了前者,原因可能可以在初君、岛本,或者村上这些内容中找到。
最后一句话,纪录片《沙漠奇观》所表达的意思与村上的思想不谋而合。这是一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看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我却觉得有趣。它描绘了沙漠中的生态循环和沙子的移动,让我频频想起了书中的这一句话。我想知道村上是否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受到了启发。纪录片的结尾文案与村上所表达的思想类似:“沙漠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神秘的故事,一个没有结局、只有开始的故事。在每一次退潮之后,满潮。每晚过后,是新的一天。所以它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就是沙漠的故事。故事本身具有挑战性和神秘性。鲜活沙漠的永恒故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