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的治学精神和学术造诣是中国学术史上的神话。无论是理工学院还是文法学院,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在整个二十世纪都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人才。
抗战期间,三校学子面临参军报国还是继续学业的抉择,有人选择继续求学却纠结于去延安还是去长沙。抗战初期,长沙撤离的学子在此建立了“长沙临时大学”。然而随着战况日益紧急,长沙也不能留下,于是学子们再迁往昆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西迁之旅中,有一部分学生和教授选择组成了“湘黔滇旅行团”,他们徒步穿越三千里,这使得中国最优秀的一批学者得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土地和百姓,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无以言表的洗礼。
本书的作者效仿当年的壮举,徒步“重走”了这段路程(与当年的旅行团一样,偶尔搭车或乘船),他的雄心很大,他的意图是想写一段历史与现实的二重奏。然而,考虑到作者的水平无法与当年的旅行团相提并论(这并无贬义之意,我深深地佩服作者决心去重走这段路程,我自己意识到自己一辈子也做不到),所以在阅读本书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观感。
作者的写作方式总体上是先引用当年亲历者的日记、回忆等材料,介绍旅行团在某个时间和地点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然后再记录自己今天来到这个地方,寻找旅行团的足迹并记录自己的感想。在描述联大旅行团的见闻录部分,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作这本书时的努力,他广泛引用的材料令人叹为观止。每当我阅读时,都会感叹于当年中国精英学者对于民族命运、国家前途、个人自由、乡土情感以及学术前景所作的思考,这激发了我深入思考。然而,在作者本人采风的部分,我觉得有些刻意,他先确定了一个目标:借古讽今,然后设法向上靠拢。有些地方似乎有计较和怨气的感觉。
正是因为对这本书有一些微小的遗憾,我计划未来读一读《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这本书。在我看来,批评不是问题,真诚的批评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