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传记不是一本书”。旋律般反复的出现,在呈现貌似低姿态的开脱之余,也带来了一种附加的深究:书到底是什么。
诚如高更自己所言,这本是对所见所闻的碎片式回忆的记录。“传记”的所指因此仿佛成了置放背后的潜隐。印象,充当了另一种印象的折射。变形因此,不可避免的成为必然。或者说,真实,不可避免的承受了压缩。
坦白地讲,他的貌似抽离的讲述,“真诚”的分量是可疑的。我始终觉得,当将传记“真实”本身就已得到了直觉或不自觉地修调与偏饰,其对内在的抵达,就已完全要低饱和于,比如梵高的书信方式中的含量。当然,也许,你也可以把这种抽离,理解为对“情绪”对“感性”的剔除,就像高更自己所言,对“爱”始终持保留态度。从这一层面,当然不难理解,通篇为何缺少某种读者会常规期许的,传记所必备的细腻与温度。
事实上,在我看来,高更始终不自觉地践行着他的俯视般的自认是独醒者的姿势(从梵高事件的回顾中也充分呈现了这一点)。正是基于这种姿势,任何过于感性的自我,是刻意要求不被允许的。这本回顾,因此同他的画作,大块的色彩,是情绪的通道,也是对细节与真实的抹平一样,文字在这里亦充当着涂色的作用,那个真实的高更被严严实实裹在里面,并不为人所见。
只是扯开去说,这种践行的立足点,所基于的并非是真正的独醒与通透,对此产生的反作用力,当然是,不被正视,被刻意忽略,以致无从释放的自我苦闷。????????????因为如果真正了悟的话,那么,按常理,这本传记的呈现许是另一番样貌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