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德海
大多时候,我们太自负了,觉得仅凭记忆就能留下朋友动人的风姿。不料,遗忘和风化总是先于衰老到来,即便彼时再怎样鲜烈的印象,转眼间便消失如沙上的脚迹。
就像,如果没有这本《那些无法赞美的》,我已经快要记不起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木叶了。
说起来,这真是一本奇特的新书,因为收的都是旧作。书中的文字,最早的写于1995年,那时木叶还在读大学;最晚的写于2008年,那一年,木叶跟我说,“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言表”。
这本收录旧作的新书分为四辑,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差不多正好对应了四个不同面向的木叶。
这些年,木叶以文学评论家为人所知,他似乎也认真地履行着这个角色。在那些篇幅不一的评论文章里,木叶谨慎地阅读、思考、追问、反思、商量,很少脱离文本,更绝少借别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而是体贴周全,期望从作品里掘发出什么独特的东西。
《那些无法赞美的》四辑里,只辑四清晰显示了他评论家的面向。跟近年的评论文章不同,辑四收入的文字,显示出木叶更为鲜明的个性。不用说文字风格的摇曳多姿,他对诗歌走向的认知和对诗歌品格的确认,他试图把庞大的古代诗歌评价系统引入现代诗的努力,他不断试图隐藏的锋芒和始终遮挡不住的热切,往往都能从这部分文字里看出端倪。
无论文体还是内容,辑三的文章最为庞杂,其中有信件,有序言,更多的是关于画家、诗人、作家、导演、歌星和异类人物的写照。正因为庞杂,我们能从中看出木叶一直留心的问题,他对卓越的辨认从不忘记社会影响,他对人的观看从不漏掉历史背景,他体认生的时候从未忘记死,他要识别反抗和委屈之间的界限,他试着勾勒出人生之河中那些腾起的巨浪。用木叶自己话来说吧,他“注目于生命力和创造力,注目于真相之严酷和自由之漫漶”。这,或许可以称为木叶的社会面向
辑二主要收入的是关于古诗的文字,看起来却是崭新的。或许,这正是木叶写作这类作品的目的,他试着把自己身历的一切带入古诗词,从而把那些诗词或诗词中的一句话重新点燃,照进我们置身的这个时空。他当然知道,“一个人一生可能也擦亮不了几个词,擦亮了还会继续黯淡下去”,可是,如果连这短暂的擦亮也没有,人生岂不是太过荒芜这部分作品,是我最爱读的木叶文字之一,他以诗心比照诗心,以巧思勾连佳句,显现出对古诗的特殊敏感和对当下的切身感受,是诗人间的灯下故人对影。
最难归类的是辑一,既有可以称为“诗小说”和“散文诗”的两篇,又有写汶川之行的纪实之作。木叶说这三篇写的是“爱与死”,或许也可以指认为那些无法言表的东西。从未经历死,我们该如何谈论即便经历过爱,我们又如何开口目睹了灾难现场,我们该如何写下世间的所有事物,只要你心怀虔敬,没有一样是可以轻易赞美和言表的。那些摸索着写下那些不可言说之事的人,是文字的探险者,因为他们试着把造物的深心移到纸上。
或许,根本就用不着把木叶分成四个。无论是敏锐的评论,还是对社会的关照,无论是诗人的思通古今,还是探险者的决意孤往,最终都一起成为了写作者木叶。他聆听着古人的言语,置身于今世的潮汐,体察着人间的悲欢,然后把这一切放进自身。当这个自身开始运转,那些卓越的人物,远方的惊雷,还有那些日常的琐碎,近处的悲欢,都一一涌入笔下,化为属于木叶的文字世界。这个世界,是木叶诗歌中的那根可以渡过大海的刺,悬挂着他所有的爱,所有的欢喜,包括所有的深痛和隐衷。
任何谈论最终都意犹未尽,说得再多仍然是无法言表。关于这本小书,好像要说的很多,写出来,也不过是这点儿话。好在,有一些诗安慰着我们——
万物赤裸,一些繁琐的事物锻造着生活 锻造。将锋利移入体内。锋利。死 也是一种妥协。我点燃一支烟,重新思考 那些无,那些无法赞美的东西 那些无法赞美的东西赞美着世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