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提要》中提到,易经是以推天道明人事的书籍。《左传》中记载的各种占卜方法,可以看做是犹太卜法的遗留。汉朝儒家的象数学说,与古代还有一定的距离。京房是易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在《汉书》和《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一》中都有记载。
京房是汉代元帝时期的人。他的原姓是李,字君明,后来根据自己的修行成果改姓为京。
《资治通鉴》中提到,京房从梁人焦延寿学习《易经》。焦延寿常说:“能够理解我的道而牺牲自己的,就是京房。”京房在灾变方面的解释很擅长,将六十卦分为不同的部分,并与日常事务息息相关,以风雨寒温为标志,每一种情况都有相应的占验。京房在运用这一方法方面尤为精通。
《汉书-儒林传》中提到,京房师从梁人焦延寿学习《易经》。焦延寿曾经与孟喜讨论《易经》,但孟喜去世后,京房认为延寿的《易经》就是孟氏的学说,但翟牧、白生对此持否定态度。
有争议的是京房与焦赣之间的关系,焦赣是否与孟喜有同样的学说。
《京氏易传》这本书非常简略,其中提到:“根据天地乾坤的象,加上甲乙、壬癸,配以震巽的象庚辛,坎离的象戊己,艮兑的象丙丁。”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纳甲筮法。现代学者刘大钧对此有详细的论述。
京房通过纳甲法将时间和五行的概念融入了周易。
京房因为屡次言论关于灾变的准确预言而得到汉元帝的宠信。他曾说:“《春秋》记载了242年的灾变,以警示后世君王。陛下即位至今,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石陨,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降霜未能害人,水旱之灾,虫害,百姓饥饿、疫病,盗贼猖獗,刑罚填满市场,这些灾异与《春秋》记载的几乎相同。陛下应当视此为邪乱之象。”他这样说是为了攻击宦官中书令石显和尚书令五鹿充宗。这种观点符合汉代流行的天人合一思想,但相对来说更偏向于《春秋》的观点,与周易关系不大。他的思路是从周易到天象,再推测人事。
关于京房的死,他的师傅焦延寿和弟子姚平都有预言。
《资治通鉴》中提到,焦延寿经常说:“能够理解我的道而牺牲自己的,就是京房。”
秋天,京房前往新丰,因为一封信中说:“在六月中我提到的《遁卦》没有生效,通常说的是道人首先离开,寒涌水灾会发生。到了七月,灾害出现了。”京房的弟子姚平对他说:“京房可以说是懂得道,但还不能说是相信道。”京房言语中预测的灾异通常是准确的。现在灾害已经发生,道人应该会逐渐死去,还要再说什么呢!京房说:“陛下是仁厚的君主,对我非常宠爱,即使我言论而死,我也会如此言论。”姚平又说:“京房可以说是小有忠心,但不可称为大忠臣。早些时候秦时的赵高当权,有一个叫做正先的人,他没有去刺杀赵高而自杀了,于是赵高的权势进一步扩大,造成了秦朝的灾难。现在我得到了地方官职,利用谎言表现我的功绩,害怕虽然没有产生效果而死去,希望陛下不要让我抵御不住灾害的异象,而又像正先那样被人嘲笑。”从当时的形势来看,京房确实很难幸免于难。
班固在评价中说:能与神明合一,通晓天人之道的人,没有比研究《易经》和《春秋》更出色的了。然而焦赣仍然说:“夫子的文章我可以听,夫子的言论与天道的性质是无法得知的。”汉朝兴起后,推崇阴阳学说而言论灾异的人有董仲舒、夏侯始昌;昭、宣时代有眭孟、夏侯胜;元、成时代有京房、翼奉、刘向、谷永;哀、平时候有李寻、田终术。这些人的学说大都很明显。借用经书来设立理论,强调象类,但可能无法避免“多遭不中”的情况。赵高下令捕杀董仲舒,夏侯始昌被囚禁,眭孟被处决,李寻流放,这是学者们应该谨慎的例子。京房只是区区之人,不够深沉,以危言刺讥,激起了强权者的怨恨,他错失身死的机会,也没有把秘密保密,可悲啊!
这段文字有几层含义: 一、灾异的解释有时是准确的,有时也是不准确的;关键是研究这个东西是有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的,说得好就好,说得不好就会被处斩或流放,而京房似乎并不知道这个风险。 二、汉代元帝时期,宦官石显很得元帝的信任,即使萧望之也没能将其拉下马,而京房挑战他,无疑是自不量力的。 三、《资治通鉴》中提到,每次京房朝见元帝后,都会告诉岳父张博对话的内容。张博与汉元帝的弟弟淮阳宪王刘钦勾结,这导致了京房的言论泄露以及与其他诸侯王勾结的罪名。《系辞》中说:“不出户庭,无咎。”孔子说:“乱的根源就是言语。”君主不保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不保密就会毁掉自己,因此要密而不泄露。班固以周易来批评这个易学家。 《孟子-尽心下》中提到,盆成括在齐国任职时,孟子说:“他肯定会死!”随后盆成括被杀,门人问孟子:“夫子为什么知道他会被杀?”孟子回答:“他虽然有些才华,但没听说过君子的大道,所以他的死就是死在了这件事上。” 以上内容来自微信公众号云峰易占。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