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打动我的内容。
拍照转文字,识别后可能会有错别字。
《人性的逆转》:我们吃了很多无益的苦,虚废了不少年华,所以有人就想说,这种经历是崇高的。这种想法可以使他自己好过一些,所以它有些好作用。很不幸的是它还有些坏作用:有些人就据此认为,人必须吃一些无益的苦、虚废一些年华,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崇高。这种想法不仅有害,而且是有病。
《思维的乐趣》: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
《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
《知识分子的不幸》:不管是信神,还是自珍自重,人活在世界上总得有点信念才成。国学它的诱人之处也在这个“国”字,抢到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切不同意见;所以它对一切想在思想领域里巧取豪夺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诱惑力。…你不该否认它有成为棍子的潜力。
《优越感种种》:就如每个人都与别人有些差异。人活在世上,看到了这些差异,就想要从中得出于己有利的结果。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有些人在这类事情上一向以为,无论干的是什么,积极和振奋总是好的。因为这个缘故,他们的一生是否能对社会有益、对人类有益,就不再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机遇。
《论战与道德》:不管影视也好,文学也罢,如果属于艺术的范畴,人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欣赏,至少落个欣赏水平低的评价,一扯到道德问题,就让人裹足不前了。当我和别人讨论文化问题时,我以为自己的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在经受挑战,这方面的反对意见就如飞来的子弹,不能使我惧怕;而道德方面的非难就如飞来的粪便那样使我胆寒。
《个人尊严》:来也奇怪,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就是没有个人的位置。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是一块肉。
《饮食卫生与尊严》:我以为,假如一个人在生活条件和人际关系上都能感到做人的尊严,他就按一个有尊严的人的标准来行事,像个君子。假如相反,他难免按无尊严人的方式行事,做出些小人的行径。
《环境问题》:工业不会造成环境问题,农业也不会造成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造成的。
《北京风情》:一二百年前,郑王府里的一位宫女也能看到这种景象,并且对燕子的飞行技巧感到诧异——能见到古人所见,感到古人所感,这种感觉就是历史感。
《卖唱的人们》: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域外杂谈·住》:但是有关这些房子的事不能细讲,一讲我就心里痒痒,想到奥地利去连树林带房子都抢回国来。大家本本分分谋着一种生计,有人成功,有人不成功。不成功的人就想再换一种本分生计,没有去炒股票,或者编个什么故事惊世骇俗。这些人大概就叫人民罢。现在我想,人活在世界上有两大义务,一是好好做人,无愧于人生一世。这一条我还差得远。另一条是不能惯别人的臭毛病,这一条我差得更远。这一条我们都差得太远了。
《荷兰牧场与父老乡亲》:假如我老家住了些十七世纪的荷兰人,肯定遍山都是缆车、索道他们就是那样的人:工程师、经济学家、能工巧匠。至于我老家的乡亲,全是些勤劳朴实、缺少心计的人。前一种人的生活比较舒服,这是不容争辨的。当年我假装很受用,说什么身体在受罪,思想却变好了,全是昧心话。说良心话就是:身体在受罪,思想也更坏了,变得更阴险,更奸诈……当年我在老家插队时,共有两种选择:一种朴实的想法是在村里苦挨下去,将来成为一位可敬的父老乡亲;—种狡猾的想法就是从村里混出去,自己不当父老乡亲,反过来歌颂父老乡亲。这种歌领虽然动听,但多少有点虛份……站在荷兰牧场面前,我发现还有第三种选择。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选择不存在,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不仅存在,而且还是正途。
《文化的园地》:这些留言都用了祈祷句式,主要是促成做一些事的动机——这当然是好的,但这些事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做、由谁来做,通通没有说明。这就如我们的文化园地,总有人在呼吁着。呼呼很重要,但最好说说到底要干些什么。在那个小隔问里,有句话我最同意,它写在“解放萨尔瓦多”后面:要解放,就回去战斗罢。由此我想到:做成一件事,需要比呼吁更大的勇气和努力。要是你有这些勇气和精力,不妨动手去做。要是没这份勇气和精力,不如闭上嘴,省点唾沫,使网所的墙壁保持清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