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曾经说过:“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伟大文体的尊严。”我个人偏爱阅读长篇小说,但有时在长篇小说中却感到读不完的绝望。有些长篇小说看似废话连篇,只有少数内容真正有价值,让我联想到以前新闻中关于注水肉的报道——外表虚胖而缺乏实质。现在,注水的长篇小说越来越多,这让读者感到累并且失望。我不明白这对作者有什么好处,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大家乐此不疲。今天我很快读完了王安忆的《五湖四海》。去年她的另一部作品《收获》发表时,我迅速读了三分之一,只可惜那时出版的版本太短了。于是我错过了一年。今天我她怎么舍得将她小说中丰富的素材给别人,而自己却写不完,连九湖九海都写不尽。但她却毫不吝惜地融合和提纯这些素材,她并不追求写得满满的感觉,她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的空白,让读者自行解压、消化和思考,在这种叙述方式中感受琳琅满目的景象。她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给了很多言外之意。所以她的叙述是经得起品味和再思的,是经得住回味的。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小说,故事的新鲜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在解压和还原她的叙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充实和愉悦。密度的叙述也是一种长度,当然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对读者来说,这样的叙述可以慢慢品味,慢慢回味,而不是读完一次就毫不留恋。所以故事结局是否突然并不重要,张建设为什么没有好的结局也不值得纠结,毕竟生活中常常出现令人措手不及的情况。重要的是,作者在文本中锁住了太多光阴、太漫长的人生,这才是读者值得追寻的宝藏。作家的叙述能力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当你阅读过很多书后,会意识到,讲述什么故事并不重要,怎样讲才是关键。正如李洱所说:“一个成熟的作家,会有自己的修辞,我们会比较笼统地称之为个人风格。”我们阅读王安忆、余华之类的作家,是为了感受到中文世界独特的修辞之美。在小说创作中,王安忆将减法留给自己,将加法留给读者。在我看来,王安忆的文本充分代表了当代中国作家在文学密度方面的探索成果,结实、饱满、肌理细密,也是这一探索成功的典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