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我认识了一系列名词和概念,如“照护者”、“尊重”、“关系”和“机构”。本书分为三篇,分别聚焦于照护者、儿童和机构,展示了不同方面的心理、行为和环境特点。整本书贯穿始终的是建立在尊重理念上的十项原则。作者强调基于尊重、回应和关系的心理抚养,我也跟随作者的脚步,从关注自我转向关注婴幼儿,再到关注环境。在阅读本书时,我尝试站在照护者的角度,学习着科学的育儿方法。想象着未来有孩子的生活,思考自己所提供的养育理念和成长环境。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够翻出本书,再次阅读并检查自己的行为。我最初触动的是与婴儿对话的方式,比如在抱起婴儿之前告诉他们“我要抱起来你哦”,将自己的动作流程说给他们听,分享所见所闻,告诉他们他们的动作。这些都是与婴儿之间的语言互动。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似乎他们听得懂我们的话语,并与我们建立无言的情感链接。当我设身处地地思考自己是一个婴儿时,我知道父母即将对我做什么,我将会经历什么,我的动作、微笑、哭泣、咿呀的语言都被父母所关注,有时他们会正确理解,有时会理解错误,但我知道我与他们是有联系的。这一点需要我更新自己的认知。阅读这些文字就像是一堂指导课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不断更新对婴幼儿的认知和理解,并对自己过去的思想和想法进行反思。尽管作者不断强调照护者或机构不仅要尊重婴幼儿,还要尊重父母和家庭的文化背景。与中国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相比,我们也看到了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注意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内敛”和“安全”。我可能还会思考国外,如芬兰、泰国、新加坡、英美等国家在婴幼儿养育和环境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从中学到哪些启示。本书中关于环境的描述也让我意识到环境与婴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环境并不需要太过复杂,只需要蹲下身来,以婴幼儿的视角看世界,或许我们能重新感受整个环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