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于散文有了新的领悟。散文之所以适合初高中生,但是又被初高中生排斥的原因,都在于它本身的平淡真实。适合是因为那种平淡是一种温暖的情感,是秋日朗朗晴天的阳光,天真朴素。不适合又是因为,被种进教室的初高中生,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官放到户室外使用的意识和机会,又缺乏人生纵向长度的经历,因而这种情感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一个文人的顾影自怜,骚姿弄首了。我也曾是高中生。当时阅读更青睐标准结构的散文——看到什么东西,于是突然醒悟,颇有禅宗强调的对顿悟精神的追求。年岁渐长,知识并没有增加多少,面对被突然赠送的时间和空间,显得有些惶惶了,正如行进在冬牧场上“一个人牵着驼队,孤独、微弱地走在沙漠中,整面大地空空荡荡,天似穹庐,唯一的云停在天空正中央。那是一团台阶状的梯云。前后无人,四顾茫茫……那感觉既非凄凉也非激越,说不出的怅然,又沉静。千百年来,有多少牧人们以同样的心情孤独地经过这同一片大地啊。”隐隐地窥见穹顶下,在大地和天空绝对分界的地方,人和其他生物不加剪裁的斜斜剪影。李娟的散文看似在说冬牧场的各种经历,在说牧人生活的不容易,其实在说生物在自然面前的倔强与敬意,在说流动的风沙和变换的天气与式微的放牧生活,在说生活本身而不是经历。“无论如何,寒冷的日子总是意味着寒冷的“正在过去”。我们生活在四季的正常运行之中—这寒冷并不是晴天霹雳,不是莫名天灾,不是不知尽头的黑暗。它是这个行星的命运,是万物已然接受的规则。鸟儿远走高飞,虫蛹深眠大地。其他留在大地上的,无不备下厚实的皮毛和脂肪。连我不是也里八嗦围裹了重重物什吗?寒冷痛苦不堪,寒冷却理所应当,寒冷可以抵抗。”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