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师兄师兄在写这本书时,我们就有多次交流,书籍一经出版,他就送了我一本,拿到书后,我认真阅读了两遍,并做了思维导图,今天就跟大家做一些分享。
作者在书的自序里面的第一句话就写到:“人,究竟为什么活着,如何才能幸福、绽放?”,其实很多人究其一生都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太多人活着就是作者在书里面提到的“工具人”,也就是本书“视己为人”的对立面——“视己为物”,把自己当成整个世界大机器的一个零部件,996、007的干着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所谓的“狗屁工作”。
狗屁工作是指一份毫无意义且往往有害的定期领薪水的职业,其无意义或有害程度是如此志高,乃至从事这份职业的人都无法为其找出合适的存在利用。当然,干着狗屁工作的人不一定会承认,但如果我们问他,每天的辛苦勤劳是为了啥?意义何在?这可能得让他想许久……然后耸耸肩……默默走开
如果不想成为工具人,我们应该做何转变呢?或者说,如果身边有沦为“工具人”的同事或朋友,我们应该如何帮到他们呢?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从外部奖惩中抽离,从追逐胡萝卜、逃避大棒,到活出自己的“内在动机”。
要活出“内在动机”属实不易,因为从无动机到外在动机再到内在动机,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要经历风格的调节,从无调节、外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最后才是内在调节。而每个调节风格都有对应的调节过程,详见下图
所以我们不可能突然之间就能从被外部动机所主导的人生,直接就转换为内在动机所引领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步步的改变调整。
无动机的调节过程是漫无目的、缺乏兴趣和不情愿参与。这种状态下的人们往往对所做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或动力,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没有任何情感的投入。
内摄调节的调节过程是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和自我效能感。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开始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外部奖励而行动。他们开始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对于那些能够真正实现内在调节的人来说,他们不再需要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来驱使自己前进。他们的动力来自于内心的热情和兴趣,他们为了自己的兴趣和满足感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得到外部的认可或奖励。这种状态是所有人都渴望达到的,但也是最难实现的。
总的来说,从无动机到内在动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旅程,需要个体不断地自我调节和自我探索。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最终都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内在动机,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
从以上的调节过程来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许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读者,从现在的外部调节,一步一步的过渡到内在调节的阶段,真正成就幸福的人生。
这是我自己看完书画的思维导图(可视化笔记),内核观念是整个人生改变的基础,“吾性自足”了,也就不太受外界万千念头所纷扰了。
书中,作者结合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与众多职场人士的访谈来展开叙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还帮助我整理了心理学等领域如何自我提升的相关研究。更为贴近现实的是,书中深入描绘了中国当前职场的真实情境,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慨。
为此,我对各章节做了可视化笔记,分享给大家,对探索自身感兴趣的小伙伴,欢迎一起悦读
第二章是关于身体的,这点我补充一下我自身的案例。我之前其实一直有跑步锻炼的习惯,每晚会跑5公里,也是坚持蛮长一段时间的,但几年下来,发现肚子还是肚子,身体一些毛病比如拉肚子、寻麻疹好像也没怎么改善......
后面疫情期间,由于困在小区里,就选择了跳绳,从刚开始一天200下开始,到现在一天2000下,基本上风雨无阻,跳了一年多,现在寻麻疹(之前每天都要吃开瑞坦)也不犯了,肚子也下去了不少
后面疫情期间,由于困在小区里,就选择了跳绳,从刚开始一天200下开始,到现在一天2000下,基本上风雨无阻,跳了一年多,现在寻麻疹(之前每天都要吃开瑞坦)也不犯了,肚子也下去了不少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运动很重要,但你才能最了解你自己,我这里不用你最了解你自己,因为很多人确实对自己是不了解的,道听途说一大堆,最后用在自己身上,一点效果也没有反而加重了自己身体的负担......所以还是要真正去了解自己
在这里聊到第二章,我加入自身的案例跟大家探讨。我的方法并不一定对,但对我是有效的。每天晚上诺大的公园,到处都是跑步跳舞的人,但也就只有我在那里跳绳但我觉得对我有用,至少不用每天磕药,这个就很开心了
以下是第三章
突然发现,笔记可能过于详细,会“漏题”,那就只分享这么多吧刚兴趣的小伙伴可要记得买书来看哦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