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强烈地觉得我曾经听过这本书,还特意去豆瓣上翻了一下,才发现,的确没听过,被我搞混淆的之前听的那本叫做《茶:嗜好、开拓与帝国》,要说书名的重合度,的确很高。而且,在这本《茶叶与帝国》里面,也提到并且引用了《茶:嗜好、开拓与帝国》这本书的一些观点。两本书算是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对照。首先说相似之处,都提到了茶叶贸易对于大英帝国的重要意义,之前的那本《开拓与帝国》,有很多笔墨放在了描述,大清帝国和大英帝国之间的关系,看它们之间是如何此消彼长的。而这本《茶叶与帝国》则更多的把视角放在了英国内部,描写大清帝国的内容并不多。解读者把阶段,按照时间顺序,大约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茶叶和大英帝国是如何建立的?先从茶叶成为英国人的嗜好说起,解读者提到了一个在英国非常典型的现象:每天15点,一个印度裔的英国人会向劳动的工人喊着蹩脚的英文:“TEA!”,意思是大家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喝点下午茶,放松一下,恢复体力。那这种喝茶的嗜好是如何养成的呢?《开拓与帝国》那本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英国国王娶过来的西班牙王后,爱喝茶,本书作者基本也认可这个观点,但认为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作者提到背后的商业原因,比如说,在禁酒风气的影响下,有些持禁酒观点的商人,为了和酒精争夺受众,开始大肆宣扬喝茶的好处。在当时的酒馆当中,也会出售茶,有一位茶叶种植商,发现在酒馆里面喝茶的主要都是一些谈生意的男人,于是他就想自己能不能专门开一间茶馆,为自己批发的茶叶找一个固定的销路?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第二个群体是茶叶种植园主,最初的茶叶,只能产自中国。但是只有大清的茶叶向英国出口,大清不需要英国的东西,这就导致了英国的白银大量地流向大清,英国人着急了,只能向大清出售产自印度的鸦片。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有些英国商人曾经偷偷把茶种带回英国,可是英国的苦寒之地根本种不出茶叶来,英国就满世界找适合种茶叶的地方,其实印度和锡兰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但是英国一直没发现,南亚次大陆是一块能够产茶的地方,直到后来有一位探险家发回了探险的日志,里面提到了锡兰和阿萨姆这些地方有野生的茶树,这块产茶的宝地才终于被英国人发现了,于是英国的资本开始涌入印度和锡兰,在当地开始种茶,但是这种英国资本的涌入并不是以一种平和的方式实现的,在印度和锡兰世世代代生活的当地人并不喜欢把自己的家园全部变成茶叶种植园,于是开始反抗英国人,为了让当地土著安安心心地为英国人种茶,英国人想到了和对付中国人一样的办法,向当地人出售鸦片,英国人觉得当地人鸦片上瘾了之后,为了抽鸦片,就必须安心种茶挣钱买鸦片了,结果,英国人想错了,当地人抽上鸦片之后,人都废了,更没办法成为合格的种茶劳动力了。总之,英国人的茶叶产业也是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厂。推动茶叶产业发展的第三个群体,就是茶叶的贸易商,最初的茶叶进口关税,是惩罚性的100%多的关税,后来有些茶叶贸易商慢慢走上了政治道路,开始进入英国的国会,发挥政治影响力,逐步降低茶叶的关税,随之降低的,就是茶叶的价格,以及茶叶的消费门槛,越来越多的英国底层民众开始消费茶叶了。这个阶段的英国茶叶,开始了一个本土茶(印度茶)和中国茶之间的竞争,本土茶商打出的广告真的是非常“硬”,解读者在这里还给听众念了一段当时的英国本土茶叶的广告词,里面充斥着,“盎格鲁撒克逊人都应该喝英国茶产的茶叶”,把喝本土茶叶当做爱英国的理念,把消费和爱国主义情怀绑定在一起。第二部分,茶叶和大英帝国又是如何走向衰落的?茶叶产业,逐步的扩张,形成了一个茶叶帝国,英国随着殖民地的不断增加,也形成了一个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茶叶帝国和大英帝国的发展节奏和版图,曾经高度重叠。鼎盛时期,全球2/3的茶叶出口,由英国控制,2/3的茶叶被英国消费,60%的运输茶叶的箱子产自英国。但是,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茶叶帝国也开始衰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印度和锡兰的独立,印度和后来的斯里兰卡开始寻求独立自主的茶叶贸易战略。另一方面,血汗工厂的生产模式再也无以为继了。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