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任何一本人类思想史,我们会发现,里面提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主义。尤其是从18世纪开始,各种主义层出不穷。看得人眼花缭乱,而且似乎每一种主义都很有道理。但很多主义又是互相对立的、冲突的。看得多了,自己也很容易混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常会不知所措。 托马斯·索维尔在其著作《观念的冲突》中,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理解角度,也许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出现的各种主义之争。 托马斯·索维尔是美国当代杰出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大师,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等讲授经济学,还在政府部门担任经济学顾问,获得过包括总统人文成就奖、全国人文学科奖、布莱德雷基金奖在内的众多荣誉。 《观念的冲突》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的各种主义,在理解当下社会包括我们自身方面,也有所裨益。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1919年,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一场著名的“观念的冲突”,即“问题与主义之争”。 当时倡导自由主义的胡适发表了一篇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在文章中,胡适批评过度关注“主义”的人,认为他们无视现实所面临的真正问题,以为只要寻获一种主义,就找到了包治百病的妙方。 针对胡适的这一批评,李大钊先生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再论问题与主义》。 李大钊先生认为,如果”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 这场论战一直持续到1920年,对中国未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曾经,人们会认为,主义之争的背后往往是不同的利益集团之争。 但是这一场论战,看起来不太符合这点。毕竟胡适和李大钊都属于当时的“新青年”,他们接受和研究各种主义,其目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前途。 托马斯·索维尔在《观念的冲突》中提出,“利益的冲突主导着短期状况,但是观念的冲突主导着整个历史”。
二、主义之争是基于利益吗 托马斯·索维尔认为,观念的冲突和利益之争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利益受到威胁时,相关方通常知道议题以及各自得失是什么。 公众有时候可能不太清楚,但托马斯·索维尔认为,这是由于利益相关方的宣传导致,也就是清醒的结果。 而观念发生冲突时,冲突各方很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争论什么,也没有兴趣去检验自己想要捍卫的观念。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到环保人士在一些工厂门口抗议,阻止项目的施工。这些环保人士通常并不知道这个项目具体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还有一些人主张一些违禁行业合法化,可是他们往往既不知道也不关心,那些行业合法化之后,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观念的背后,往往带着某种情绪。人们支持或者以某种观念为信仰,甚至为之献身,通常并不知道观念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三、以对人性的看法为衡量尺度 托马斯·索维尔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观念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每个人观念的差异,源于每个人对人性的看法不同。这意味着,对人性的看法,可以当做一个尺度来衡量观念。 人类社会对于人性的看法,有两个极端。 一是认为人天然具有自私的、恶的部分,是不可改变的。社会需要制定各种制度,来制约人性的恶。或者利用这种自私,来创造社会财富。 另一个看法则认为,人心向善,人天生具有自我完善的驱动力。社会层面要做的是,解决阻碍,让人们自发的发挥创造。 这两个极端,就像一把尺子的两头。托马斯·索维尔将这两种观念命名为有限的观念和无限的观念。有限的观念和无限的观念都是一种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