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可以是文字、器皿,也可以是任何贯穿于人类生活过程中的事物。茶,同样传承着一段历史,悠久且意蕴深远。
在正式阅读此书之前,我心中是发怵的。毕竟我对茶的了解所知甚少,担心其中的语言术语过于艰深晦涩,难以持续阅读下去。然而,当我真正地翻开此书,顾虑已然烟消云散。
上至皇宫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饮茶的习性。虽然所饮的方式和所印的志趣不同,但对茶的喜爱却是不谋而合的。书中引用了许多关于饮茶风俗演化的文史,显示出作者的严谨专业态度。全方位、多面向地讲述,将饮茶小史更加完整且成体系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书中囊括了点茶的消亡、果子茶的发展、功夫茶的完善等多个角度。通过饮茶方式方法的演变,我们可以认识到人思维与审美的转变,再延伸到历史文化的嬗变。作者已经不仅仅是在记述茶史,而是借由饮茶这一具体行为,串联起许多抽象的情感。
书中在客观讲述饮茶史的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本人的所思所想与审美情趣。正如在品论文人雅士批判撮泡茶时,作者写道:“只要放下自己是执心与分别心,饮茶并无高低、贵贱、雅俗之分。”茶,生于自然之中,本无身份之差,是人将其采摘并赋予其尊卑。然而,这种等级观念自始至终都是人主观认识的。饮茶可以让我们抛开世俗所设定的界限,寻找适合自己的饮茶方式。
文人雅士托茶言志,容不得茶中有丝毫俗气。而凡夫俗子则无暇追求此番风雅,饮茶多半为果腹止渴。我们无法评判哪种方式优于另一种,因为它们都是合理存在的。
正如钱穆先生在《湖上闲思录》中所言:“人生最真切的,莫过于每一个人自己内心的知觉......根据每一个人内心的知觉,来评判衡量人生之种种意义与价值,这应该是一件极合理的事。”我们可以向往“设茗听雪落”所带来的意境,当然也可以追求“一啜而尽,三嗅杯底”传递出的爽朗。这二者都是生活的趣味。
很喜欢作者在总序中的自述:“世味、茶味,味外之味,是耐得住咀嚼的浮世清欢。”我想,饮茶并不拘于饮。品味到茶的本色和本香固然令人心驰神往,然而这种境界并非人人都能达到。因此,我们更多地体味到的是茶背后的事情。我们举杯仰面,终于在茶盈茶尽间,得以窥见人情百态与气象万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