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产生分析哲学的基本动机是,寻求一种清晰、严格,并且可以公共判定的方式来从事哲学研究。分析哲学的基本动机决定了它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1)对语言的关注,2)采取逻辑分析的方法。
第一章语言学转向
“语言学转向”这个词常常被用来说明分析哲学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词与“本体论转向”和“认识论转向”一起,标出了西方哲学史中的三次深刻变化。
在弗雷格看来,心理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达到知识的客观性,唯我论是其不可避免的结局。一种客观的知识内容原则上是可以由不同人共享的,但是,按弗雷格的理解,像观念这样的心理实体是私人性的,不可能由不同人共享,因而知识不可能是观念。
应当有一种技术手段来防止我们按照心理主义的方式看待知识,这种手段就是“语言学转向”带来的。
只要严格按照句法来理解知识,我们也就可以避免重新把知识看作观念,看作我们心里所想到的东西。而这些符号特征,也就为我们处理知识提供了公共的支点。
语言学转向主要由弗雷格发起,由维特根斯坦完成。
第三章古典实用主义
在现代哲学的背景中,真理符合论就是指主体的信念与客观的事实符合。
詹姆斯找到的实践后果就是“有用”。如果一个信念与对象符合,那么按照这个信念制订的行动计划就能够成功。
第四章分析哲学的开端:弗雷格
直观地看,语境原则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通常用一些句子来解释一个词的意义。
语境原则之所以可以用来抵制心理主义,是因为它解除了心理主义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即表达式单独具有意义。只有当表达式的意义是单独确定的时,我们才需要把其意义解释成心理实体。
第八章维尔纳学派与逻辑经验主义
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关于经验的知识。
古典实证主义知识论的起点是关于真的实证主义理论,这个理论主张,只有得到经验证实的命题才是真的。...(维尔纳学派认为,)一个命题是有意义的,当且仅当它具有经验可检验性。
卡尔纳普的重要论断是,一个关于存在的问题只有当其是一个内部问题时具有认知意义,而外部问题不具有认知意义。既然知识的必要条件就是要预先假定语言框架,那么在语言框架之外也就不可能有知识,因而也就不可能有认知意义。
外部问题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因此,关于外部问题的回答缺乏认知依据,它最终是约定出来的。这就是著名的约定论(conventionalism)。
第九章蒯因:自然化的经验主义
对于整体论而言,证实一个句子,不是把这个句子所说的内容与经验相对照,而是把这个句子纳入一个句子系统,这个系统通过与其对应的刺激-反应模式与经验相联系。
观察对于理论的不确定性,或叫非充分确定性论题(under-determinationthesis):对应于所有可能的观察,存在不同的物理理论与之相容,而这些物理理论互不相容。
本体论相对性(ontologicalrelativity):只有在一个更大的理论之内,一个理论所承诺的本体论才是确定的。
第十章戴维森:语言、世界与心灵
戴维森的语义学被称为“真值条件语义学”:我们可以用知道真值条件,来说明知道意义是怎么回事。
唯有真的信念和真的句子,才能起赋予信念以内容和赋予句子以意义的作用,因此真被语义和信念所预设,而不仅仅是通过认知程序所发现。
心灵无律则性论题:不存在涉及心理事件的严格定律。
第十二章维特根斯坦:实践与哲学
私人语言的设想包含着一种形而上学,即存在一种他人不可能知道的私人经验(感觉材料),以及一种语言观:由于指称这种私人经验,他人不可能理解这种语言。
私人语言论证给我们的见识可以这样表述:如果一种语言仅仅依据其所谈论的对象而具有意义,那么这种语言是不可能的;必须借助于其他东西来建立什么是正确谈论的标准。与标准的联系,就是一种语言的用法。
甲虫实验可以看成是这样一个论证:如果的确存在私人经验,并且要以指称的方式谈论它,那么私人经验是什么样,这对于谈论是不相关的。
在维特根斯坦这里,凡是知识都是可质疑的,而不可质疑的就不是知识。世界图画不可质疑,因而也不是知识。这是因为,世界图画提供了确实性的标准,我们依据这个标准来判断什么是确实的什么是可疑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