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读过《毫无意义的工作》之后,很喜欢格雷伯敢说敢写的个性。拿到这本《规则的悖论》时,一时没看懂这个条条框框的封面含义,看完导论才知道这是一张申请表格。读完全书感叹作者的辩证思维太巧妙,让接受过思想驯化的人耳目一新。
华中师大教授在序言中说:最烦心甚至恐惧的不是科研,更不是教学,而是报销流程。
而作者格雷伯的母亲多次中风,他填写并提交了海量的医疗补助申请文件,但在公证人的敷衍和审核职员的严苛之间多次返工,期间母亲去世,那一堆文件也成了废纸。
插个题外话:
这几年国内机构精简、流程优化,对这种证明“我是我”“我妈是我妈”的事件改进很大。上个月,我在支付宝的“市民中心”网上申请将外地的社保记录转移到北京,一周后就查询到转移成功的记录。不由感叹中国数字化发展迅速,的确给大众生活带来了便捷。
全书最值得称赞的两个输出点:女性主义和游戏。
关于女性主义:
以伍尔夫《到灯塔去》为代表的女性最终也不得不持续投入精力去管理、维持和调适那些轻忽自傲的男性的自尊心,包括不间断地进行想象性认同或阐释性劳动。
女人总是被期待去不停地想象如何从男性视角看待这样或那样的情境。可社会几乎从不期待男人为女人做同样的事。这种行为模式的内化程度之深,导致许多男人抗拒换位思考的提议,仿佛提议本身就是一种暴力行为。
作者更是大胆说出:要是女性主义叙事存在什么局限,那就是它有点太宽宏大量了,强调更多的是被压迫者的洞察,而不是压迫者的蒙昧或愚蠢。
关于游戏:
游戏是一种规则的乌托邦。
“游戏”和“玩”的差别:纯粹形式的玩不同于游戏,而意味着创造性能量的纯粹表达,它是为了自由而自由。
“玩”是一个比“游戏”更高阶的概念:玩可以创造游戏,可以产生规则——事实上,它不免会产生至少是默认的规则,因为完全随机地瞎玩很快就会令人厌倦。
换言之,游戏不是因为自由才好玩,是因为遵循规则才好玩。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