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定要有钱,要有自己的房间,这样才有办法写小说。”这句著名的话就出自伍尔夫的这本《一间自己的房间》。
看完这本书后,我一时五感交集。很难想象一个女性,在近一个世纪前,不仅萌发了这样的意识,还要用她的笔做武器,和那个世界去抗争。
虽然这本书有大量的外国人名、典故,我需要时刻看着注释,才能些微理解一点伍尔夫的意思。哪怕一小时只能看20多页,但是我看的时候,却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本书起源于伍尔夫在剑桥做的2场演讲。线索就是伍尔夫自己的思绪,她从现实的伦敦看到的一切出发,用一种自我拷问的方式,去探究性别的差异,去探究在过去和现在女性如果要创作需要突破什么样的障碍。
“只要一牵扯性别,注定是非不断——就很难再奢望说出什么真正的道理。”
“有朝一日,当女人家不再需要由人保护,那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了。”
“讲得粗浅一点,像足球和运动就算“重要”的;崇尚时髦、置装打扮则是“浅薄”的。这样的价值观当然一定会从现实转移到小说里去。”
“心智自由,有赖物资供应。诗歌创作,有赖心智自由。”
那个年代的女性很穷,依附于丈夫,没工作,没收入,没有自己的起居室,没有创作的环境。所以伍尔夫会发出这样的呐喊,女性如果想要写作,一定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和一年500英镑的收入。
我非常认同伍尔夫的观点: 1)只有性别差异不被提起了,这个世界上才是没有性别偏见的。 2)每个女生都需要有自己的收入来源。
很多时候,生活的没有底气主要都来自于,自己经济的不独立。
对比她们,我觉得活在这个时代的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享受了一代代人替我争取到的权利。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可以自己出去找工作。我可以出国去见山和大河,我可以看我想看的世界,我可以做我想做的事情。我没有写小说,那问题并不在环境,而是在我自己。
除了领先于时代的意识觉醒之外,伍尔夫的文采璀璨也让我印象深刻。她信手拈来的典故,各种给自己辅佐的材料文章,层出不穷的过往积累,我真的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这也是一本非常好的女性成长导读材料,在文本背后的伍尔夫仿佛散发着光芒。
我和朋友说,这本书可能是一本“劝人写作”的书。文字能穿越历史,流传千古。伍尔夫带着我们回顾了女性的过去和现在,她写的作品也穿越了数百年,和今天的我对话。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