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曾说过,很少有人能够以生命和行动来实践他们所讲授的理想。然而,他自己正是那个幸运的人,遇见了一个以生命和行动来实践理想的人,那就是保罗·海恩。
保罗·海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也是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教授。当时,他拜访道格拉斯·诺斯,而后者正是华盛顿大学经济系的系主任。保罗·海恩专门研究经济学史和经济系统伦理学批评,在美国经济学教学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改革的先驱。
保罗·海恩的著作《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问世50年,至今仍然受到广泛欢迎,更新了13个版本。从初版开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一直是经济学通识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从对人类活动的广义观察出发,重新阐述了社会合作的重要性,并讲述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如何通过机制促进社会协作并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本书引入了经济学的概念,如需求、稀缺、比较优势、成本和选择,使得日常例子都充满了经济学的智慧。最新版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由彼得·勃特克和大卫·普雷契特科进行了一些修改,并在每一章的开头设有学习目标,结尾设有简要回顾和供讨论的问题。
所谓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组结论。它是一套技术,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分析复杂的世界。在实际应用中,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即“行为”、“互动”和“结果”。它有助于我们分析法律和政策的后果,避免制定出有害于公共利益的决策。此外,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助于我们认识到隐藏在“公共利益”背后的私利动机,减少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操控。
经济学不是一门高深的学科,而是一套实用的原则,可以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光靠经济学理论本身无法解答所有有趣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在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解释社会问题时,我们需要结合历史知识、文化知识、政治知识、心理知识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经济分析的技术相对简单,但真正的社会问题则非常复杂。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