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泰德篇》指出,字母而音节可以被认识。与之相比,《巴门尼德篇》认为,如果字母不与其他范畴相结合,它根本不存在,也无法被认识。这是假设一的结论。假设二则认为,音节由于是范畴的结合,可以被认识。但《泰阿泰德篇》引发了一个矛盾的结论,即音节既可以被认识,又不能被认识。从感觉对象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音节可以被认识,因为我们只需要认识这个整体的本质属性。然而,从知识对象的角度来看,我们无法认识一个整体当中的每一个部分,无法认识其中的每一个偶性。认识真正意味着什么对人类来说,我在思考。当我们将音节作为一个整体来认知其本质属性时,其实我们已经认识了音节,并获取了关于音节的知识。因为人不可能认识一个整体当中的每一个部分。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分子的热运动这一宏观现象,这就像我们将音节视为一个整体,认知了其本质属性。然而,如果我们要认识每一个部分,也就是每一个偶性,我们必须观察分子热运动中每一个分子的运动。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观察到每一个部分,实际上就等于没有观察到任何东西,因为一切都变成了一坨。因此,掌握一个整体中的每个部分意味着消解整体,因为此时我们的焦点不再放在整体上,而只放在每个部分上。因此,当我们将焦点放在每个部分上时,整体被消解,而每个部分本身又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原本作为整体的部分,又会因焦点放在其部分上而被消解,导致什么都没剩下,永远不可能有知识。因此,人类所需的知识必须集中在统一、整体上。实际上,我认为即使不从人的角度出发,知识仍然需要集中在统一、整体上。因为音节作为一个“是的一”,既是人类世界中的个别事物,也是理念世界中的理念或范畴,即知识的对象。理念是一个统一的东西,一个共相,它不具有部分,不能被分割。因此,即使从理念世界的角度来看,要认识音节,获取关于音节的知识也需要集中在整体上。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的知识实际上是等价的,但这种等价仅从人类的角度来看。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