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本书的宣传文案所言,反正我是先看的电影,后来才知道的原著。感谢磨铁赠书,唤醒了我关于这部的电影的些许回忆。
看完这本几万字的小书之后,我感觉书跟电影基本上不是一回事,电影只是使用了前两章的故事,虽然也有关于生死与人生的感悟,但是和原著相比,从思想到气氛和格调等各个方面,二者都相差甚远。
所以,像我一样看过这部电影的人,最好换个心态再翻开这部原著小说。
我曾经在电影页面的留言。
全书正文主体分为三大章,前两章可以合为一体来看,主要是讲故事,具体内容不赘述不剧透,主要就是电影里那些,文字中多出来的部分就是一些关于生死的思考,还夹杂着对于宗教腐败堕落的批判,以及日本传统社会对于丧葬行业的耻感等评述。第三章名为《光与生命》,总篇幅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一,这部分没有完整的叙事,全部是作者关于生死议题的碎片化的思考。其中,这个光的概念来源于日本佛教的青鸾禅师,“佛乃不可思议光如来也,如来即光也”。在人生的困境中,宗教的开释力量往往是很多人缓解痛苦,看清迷障乃至走出泥淖的法宝。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通过学禅获得了心灵的解脱,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再看他在这第三章的碎碎念,我只能说他确实想了很多,让读者看起来嘛,嗯~确实是在偷看他的日记本……
前三章过后,迎来“写在《入殓师》成书之后”,这还不是后记,而是更加细碎的日记合集,所涉及的思考范围也更加宽泛,小到抹茶与断食,大到精神危机与世界和平……
提示:本书作者生于1937年,1973年(36岁)被迫入行当入殓师,1993年(56岁)将自己的日记汇集编撰成书发表,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而同名电影上映于2008年。注意这个时间跨度,有利于更好的阅读和体验本书。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最让我喜爱的是印刷排版和装帧设计。书中的插图和文本的气质十分匹配,为全书增色不少。很用心的787✖️1092开本,虽然硬壳封面,但是捧在手中重量很轻,非常适合当枕边书,助眠效果上乘。
插图P17
封面和插页附赠的海报更是迷人的樱花粉,虽然文字没有什么治愈,但这个色调一下子击穿了老夫的小心心,怎么也得加一星。
海报
封面及万恶腰封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