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不仁、缺乏公共精神的中国人。 “信则有,不信则无,这是中国人对“神”的最普遍的态度。表面上的崇拜和内心里的忽视,这种对待人物与事物的态度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里。 帝国农民对“神”的供奉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农民们的任何“信”与“不信”都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知道所谓的“纯净的情绪”。他们任何形式的“敬神”都必有所求。因为整日为生存苦斗的帝国农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太多了,往往陷于无助状态的他们希望能有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摆脱生存的困境。他们无论供奉什么“神”,都是为自己的行为壮胆。” 无论是何种悲剧喜剧,中国的戏剧均带有中国人坚信不疑的因果报应的结局,令所有的观者都恍惚觉察到无数洞察一切的幽灵正在锣鼓丝弦中漫天飞舞——潜移默化、幻影重叠、间离效果、另类参照——千百年来帝国纷繁复杂沉重哀伤的人生都可以在帝国乡村暗夜时分打谷场上幽暗的舞台中央呈现出来。 繁杂的中国民间礼仪诸如拜年、会客、盟誓以及最普通的来往,都可能成为大街小巷中的一次“表演”,而所有“表演”笨拙或者不会“表演”的人都可能被中国人称之为“不懂事”。适当的时候说适当的台词,这样无论做戏的和观戏的都满足了,中国人的人际交往由此而圆满。社会的“面具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特征”,并且异常生动地渗透在了中国人的性情之中。于是,只要在“演员”和“观众”之间能够没有痕迹地互换,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便能得到一种平衡。 在中国人的性格深层里,有一个民族心理的惯性,即:可以承担牺牲,但不能接受失败,尤其是不能接受为失败而牺牲。千百年来,中国即使备受磨难却依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那“骑马弯弓射大雕”的一代代帝王,它那“人生代代无穷已”的一世世民生,它那“一百里间春似海”的一片片山河,真正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者也批判太多了,总得来说还是蛮不错的。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