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里忽然有一种很古的东西涌上来,喉咙紧紧地往上走。读过的书,有的近了,有的远了,模糊了。平时十分佩服的项羽、刘邦都在目瞪口呆,倒是尸横遍野的那些黑脸士兵,从地下爬起来,哑了喉咙,慢慢移动。”
这一段是王一生同时与九人一起下象棋时“我”产生的感受。尽管在学校和下乡之后“我”都对王一生和象棋的关联有所了解,但真正对其钦佩、震惊甚至于感动,就是他与九名棋手同时对弈的场面。如果运用通感,此景真可被誉为“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棋王》是作家阿城笔下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了下乡知青王一生的象棋旅程。在小说中,王一生主要展现出的就是一个纯粹的形象。从出场的火车上就在下棋,在结尾也以下棋落幕。但他下棋就只是为了下棋而已,不为名,不为利。名手在他破解宋时残局后提出收徒,却被他拒绝。但他在遇上一名精通棋艺的捡垃圾的老头后却主动向其请教,向其学习。他拒绝了朋友想帮助他进入比赛的好意,只是在赛后主动向高手提出下棋的请求,只想与强者进行一场对局。这些不被世俗所理解的举动使王一生得到了一个“呆子”的称号。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呆”的表现,我认为这正是他纯粹人格的体现。王一生在乎的只是象棋,是一名真正纯粹的弈者。
作者阿城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他并不以此自称,认为自己是一个文字手艺人。这点属实不错,但他的“手艺”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王一生与九人对弈之处是小说高潮之处,也是作者的“手艺”最精湛之处。“我指指水碗,他接过去,正要喝,一个局号报了棋布。他把碗高高地平端着,水纹丝儿不动。他看着碗边儿,回报了棋步,就把碗缓缓凑到嘴边儿。这时下一个局号又报了棋步,他把碗定在嘴边儿,半晌,回报了棋步,才咽一口水下去,‘咕’的一声儿,声音大的可怕,眼里有了泪花。他把碗递过来,眼睛望望我,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在里面游动,眼角儿缓缓流下一滴水,把下巴和脖子上的土冲开一道沟儿。我又把碗递过去,他竖起手掌止住我,回到他的世界里去了。”王一生喝水的这一简单的动作被作者如此细腻地表达了出来,这精湛的“手艺”使我深深折服。而在这一片段中,王一生怀揣什么呢?那一口在嘴中咽下去的水和那一滴在眼眶里含着的泪又意味着什么呢?大概是感动吧。王一生被象棋和他自己所感动,我也被王一生的执着和纯粹所感动。
“九局连环!车轮大战!”文末,王一生与九名高明的棋手对弈,最终,只剩下了与象棋比赛冠军的一盘棋。而后,一直请人替其传棋的冠军现身,是一名老者,来请求和棋。而王一生的回应十分传神。“半晌,王一生的身子软下来,靠在我们手上,喉咙嘶嘶地响着,慢慢把嘴张开,又合上,再张开,‘啊啊’着。很久,才呜呜地说:‘和了吧。’”这一段看得我十分心疼。其实王一生并不为胜利所痴迷,他最终选择接受老者的提议,选择和局,并不是因为他屈服于世俗,而是因为他真的很失望。他想要的只是去享受象棋,纯粹地去感受象棋。他想要的是与旗手畅快地酣战,而不是世俗对他自己的认可。此时这位老者在他眼中应该像极了提出收徒提议的名手,只不过这一次王一生接受了,他真的很累了。可能在世俗的眼中,王一生只是一个“桀骜不驯”的后生。可是在象棋中,他才是老者,才是智者。
一生的纯粹,既是王一生性格的体现,又是他从一而终的精神的写照。象棋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坚守。在这一生,他见过无数的棋,无论是高明的还是庸常的,但最珍贵的,永远是在他书包里装着的他母亲的无字棋。无论是名誉还是利益,最重要的,永远是他的初心。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