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是余光中老先生的著作。这本书是我秋天收到的第一本书,午后的阳光照耀在精美的书上。阅读老先生的美文,学习他的人生智慧,我的心情也变得平和、静美。
我是通过《乡愁》这首诗认识余老先生的。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余光中不仅是诗人,还是著名的散文学家、评论家和翻译家。他出生于南京,后来移居台湾,并在台湾、香港等地的大学任教。余先生被称为“在生命中从容漫步的诗人,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旅客”,他睿智、幽默、有趣。
这本书收录了余光中的36篇文章,从旅行见闻、感情经历、人生智慧、人情世故、处事哲学等多个角度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人生和文学一样悠远、辽阔、深沉。
对于感情,余光中写道:“所谓恩情,是爱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积累而变得深厚”。余先生对待感情的体验极为敏感、深刻。
在《我的四个假想敌》这篇文章中,他记录了自己心爱的四个女儿之间的点滴。他看着女儿们一天天长大,成为窈窕淑女,恨不得将她们珍藏起来,让她们永远不要长大。他担心女儿们将来会因男友的出现而醒来。
父亲和女婿之间天生就有矛盾,哪怕是大学者也不例外。他形容自己的心情像是一颗果树,长年累月地在这里生长,风雨露霜,样样付出,换来丰硕的果实,负荷不胜。然而偶尔经过的年轻人竟伸手去摘果子,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让他生气不已。
假想敌固然令人恼火,但更让他气恼的是果树上的果子竟然自动落入行人手中。家中的“内奸”常常与外界勾结,与这位父亲斗智斗勇的趣事也是屡见不鲜。
读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一个对女儿关爱备至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原来父母对子女的这种爱,即使学识再渊博,也都是如此。
余光中热爱旅行,尤其喜欢乘坐火车。他特别写了一篇文章《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他认为这是最浪漫的旅行方式,坐在火车窗口,无穷的风景展现在眼前,目的地则在千里之外。
余光中从四川坐火车到上海,再到昆明,最后来到台湾。途中虽然有狼狈,但也给他留下了独特的旅途记忆。
他最喜欢坐火车穿越阿里山和东海岸。沿途怪壁嶙峋,奇岩众多,经过千年的风浪蚀刻,形成了丑陋而美妙的地貌,像一条条雕刻着历史的签名。
甚至在美国、德国、英国和丹麦,他也不忘体验坐火车的乐趣。余光中的住所正好位于九广铁路下方,每次听到火车的声音,他都会不禁想起那片遥远的土地,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
读到这里,我与余光中产生了很强的共鸣,不禁回想起自己那些年坐着绿皮火车去千里之外求学的经历。火车悠悠,千里风景绵绵,遇到的人们各种各样。
大学毕业时,当我踏上回家的火车时,车窗外的同窗好友泪别,车窗内的我泪如雨下。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在许多个深夜梦回的时刻,仿佛又听到火车的声音,看到好友追着火车送别的情景。
就像书中写的:“一条铁路似乎把人间的动脉牢牢把握,总是带有某种情感”。
2017年12月,余光中先生离世,享年90岁。龙应台在悼念他时说:“在台湾七十年的文化史上,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202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了这本书,通过他生动的文字来学习他的精神,以慰他在天之灵。人生辽阔,让我们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