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爱情,和一个“对自己好”、“条件好”的对象之间,并不能完全划上等号。
换句话说,好的爱情,是两个人融入彼此的生命力,在其中收获滋养和成长。
以上观点,来自一本谈论“爱”的经典著作:《爱的艺术》。
《爱的艺术》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956年一经出版,就在心理学界引起了一场浩大的讨论;
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它被翻译成50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作者艾里希·弗洛姆,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因为这本书,他也被誉为“爱的先知”。
在这本书,弗洛姆提出了不少有关“爱”的哲学观点;
对于解答“现代人为什么觉得爱越来越难”这个问题,书中两个重要的观点,或许可以给出一些回答——
爱很难,是因为我们对“爱”有误解。
以及,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在实践中,慢慢习得。
觉得爱很难,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爱有误解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爱越来越难了?
弗洛姆认为,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爱有误解;
书中,他指出了我们对爱通常有3种误解——
误解1:宁愿把爱当成“被爱”的问题,而不愿当成“爱”的问题。
就像开头这位朋友所认为的,对很多人来说,爱就是如何被爱,如何惹人爱。
当我们带着这样的误解去寻找爱情时,往往就会将“爱”拖入一个价值怪圈,即:
男性为了惹人爱,得通过获得成就、地位或是财富。
与之对应的,女性为了惹人爱,得通过健美锻炼、修饰仪表、穿着入时等。
因此,在说到单身或失恋的原因时,男性总是反省自己不够有钱,没有大车子、大房子。
而女性总是反省自己身材不够苗条,脸蛋不够漂亮等。
所以,弗洛姆认为,“被爱”不是爱,只是关注“被爱”,真正的“爱”其实是被忽略了。
换句话说,这是“被爱”的问题,不是“爱”。
误解2:总是把爱的问题设想为找一个条件匹配的对象的问题。
爱情为何这么难?
大多数人都认为,因为找一个对的人,太难了。
弗洛姆指出,这种态度的部分发展原因在于现代社会的发展。
即,在这不断内卷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对爱的意识,逐渐变成了“我值多少价格”的人类商品。
在寻找爱时,我们总是力图做一个交易:从社会价值基点来看,这个对象是否是值得要?
我们把自己当作商品,也把对象当成商品;
当我们在自身的交换价值限度内,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对象时,我们就把它当成了“爱”。
但这同样与爱的本质无关。
这是“对象”问题,不是“爱”的问题。
误解3:容易把爱等同于激情。
当然,除了上述“价值交换”的爱之外,不少年轻人的爱,是来得极其猛烈的——
两个人相遇,迅速陷入爱河,许下天荒地老的誓言……
但在弗洛姆看来,这种激情之爱,只是“爱”的浅层部分。
他说,两个陌生人,突然让他们破除陌生这堵墙,很自然地会产生亲密感。
这种突然产生亲近感的奇迹,会使两个人非常容易相爱。
翻译成现代语境,大概就是那句话:
“新鲜感上了头,谁都可以是那个偏爱和例外。”
是啊,如弗洛姆所说,这种激情,并不能持久。
当两个人慢慢熟悉,亲密感就会越来越不新鲜,直到彼此对立、失望和相互厌倦,扼杀了最初的激情。
这同样与爱的本质无关。
这是“激情”问题,不是“爱”,至少也不是“爱”的全部。
看到这,大家或许会疑惑:
如果“被爱”不是“爱”;“对象问题”不是“爱”,“激情”不是“爱”。
那什么才是爱呢?
书中,弗洛姆是这么描述爱的特质的——
“一个人把自身有活力的东西给予他人,他给他人以快乐、兴趣、理解、知识、幽默、伤感——把他自身的一切充满活力的东西表现出来并具体化。献出生命、活力的过程,他充实了另一个人,他通过增强自己的活力感而提高了他人的活力感。”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弗洛姆认为的爱,是一个人自身热爱生活,把对生命的热情传递给另一个人;
如果对方同样也热爱生活,对生命充满热情,那么他们将产生一种对生命、生活的共同热爱。
这种对生命和对生活的共同热爱,这种两种生命力的交互,就是爱的艺术,爱的能力。
所以说,在一段好的爱情里,彼此都会收获滋养和成长~
觉得爱很难,可能是因为:
爱是一门艺术,需要实践习得
从小到大,我们学习语言,学习与人更好沟通;
学习数学物理,探寻这个世界的发展规律……
但对于“爱”这件事,我们更下意识把它归结于运气、缘分,少有“学习”的概念。
而弗洛姆在书中提出的观点是:
爱是一门艺术,一种技能,且能被学习。
在书中,弗洛姆也提出了能够通过实践提升爱的能力的小方法。
首先是:关心。
在弗洛姆看来,爱是对所爱对象的持续关心。
他说,“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积极关心。哪里缺少这种积极关心,哪里就根本没有爱。”
就像一个人说她爱花,她就得给花浇水培土,持续关心花的生长情况;
爱一个人,就要去关心对方的一衣一食,关心对方今天的心情如何等等。
“准点吃饭。”
“记得早睡。”
“今天过得怎么样?”
也许正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碎碎念和关心,才能使爱历久弥新。
再者,弗洛姆说,爱一个人还需要有责任感。
“这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是我对一个人表达或没有表达的需要的反应。”
比如,母亲对婴儿责任,主要指对身体需求的关怀。
看婴儿啼哭,母亲就要查看、验证婴儿是饿了,还是困了,还是哪里不舒服,且要相应地准备好对策。
在成年人的爱里,责任主要指对精神需求的关怀。
即,对方不开心了,我应该怎么做?对方生气了,我又该怎么做?
也许,爱是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生活,彼此支持,互相承担。
此外,弗洛姆认为,假如没有爱的第三种要素——尊重,那么责任就有可能蜕变成支配和占有。
这里的尊重,是指你爱一个人,就要允许对方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其自身规律和意愿。
让对方为他自己的目的去成长去发展,而不是为了服务于“我”。
即,我们爱对方,但对方是自由的。
最后,弗洛姆认为,爱一个人还需了解他。
他认为,“不了解一个人就不能尊重他,爱的责任若没有了解作为向导便是盲目的。”
并且,这个了解是更深层次的;
并不是简单的“我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我知道对方的生活习惯”等。
而是在洞察对方的行为时,我们了解到了对方,同时也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两个人,发现了人类。
比如,即使对方并未明显流露出自己的情绪,我们就洞察到对方生气了。
且在洞察的过程中,我们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以及在感情中所有人类会出现的情绪、状态。
爱是一种探寻自己,理解世界的途径;
我们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方式。
所以,对于在爱中有很多困惑的同学,第一个建议是:
先去爱吧!去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给自己一些时间,给爱的人一些时间。
慢慢来,谁不是翻山越岭去相爱。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