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阿图·葛文徳的《beingmortal》,这本书是继上次读《当呼吸化为空气》后的下一本。个人更喜欢书的原名《beingmortal》,翻译为《最好的告别》,因为它更像是从留下的人的视角谈论死亡。无论如何,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实,是离开的人直接面对的,也是留下的人直接感受到的悲伤。这本书讨论和回答了濒死状态下是否真正受到了尊重和还保有自主性的问题。
峰终定律是这本书最后引入的比喻。人的一生实际上也是一个故事,长长的故事或是短短的故事,而死亡则是故事的结局。根据峰终定律,结局如何决定了主角对整个故事的感觉和体验。因此,对于将要离开的人来说,身处在一个更好的(自愿和舒适的)状态中,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濒死的人往往失去了自主权和决定如何生活和死亡的权利,这常常因各种因素而转移到他人手中。例如,在书中讨论到的各种突发状况下,医生只能询问亲友是否进行手术,而不能问病人。又例如,行动不便的人只能依赖别人提供生活的照料,所有日常活动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被允许”。站在留下的人的角度,他们希望给予最好的生命延续保障,从而延长生命。这种努力不能否定,但是这到底是对死亡的尊重,对将要离开的人的尊重,还是一种自私的满足感,不得而知。我相信这两者或多或少都存在,交杂在一起,只是有时前者占上风,有时后者占上风。毕竟,要真正理解别人在水中捞月般是不可能的。
意识到自主性被剥夺的局外人开始尝试一些新的事物,比如改进养老机构,提供较好的终身服务。本书中分别讨论了这些问题。
局外人似乎总是更清醒,然而无论有多清醒,一旦进入局内,一切都变了,就像书中的作者一样。面对父亲即将面临的死亡,他只能没有再醒来。
妹妹问:“我们确定他不能回到昨天的状态了吗?”
“看来不太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所有成员的看法是一致的。我是第一个意识到父亲走到生命尽头的人,我最担心犯下延长他痛苦的错误,把结束宁静的机会视为一种祝福。然而,我妹妹特别是我母亲觉得他尚未到达生命的终点,他们最担心的是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保持他的生命。尽管希望微弱,但我们一致同意不让医院采取任何进一步的措施来复苏他的心脏,我们希望能赶上去见他。医院把他转移到一个单独的病房,而我们两兄妹则去查找航班。
稍晚一些的那天上午,当我在机场的登机口等候时,我接到了我母亲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地说:“他醒过来了!”而且他还认识她,他发现自己在医院醒来后既警觉又不高兴。他说,没有人听他的话。他醒来后感到非常痛苦,但是医护人员担心他再次昏迷,所以不给他足够镇痛药。我请护士给他他在家里使用的剂量,但是护士必须得到值班医生的批准,而医生只同意给他一半的剂量。
直到凌晨3点,父亲终于忍受不了了。他开始大声呼喊,要求他们移除静脉注射,让他回家。“为什么你们什么都不做?”他咆哮道,“为什么你们让我受苦?”他疼得已经说不清楚话了......
最后,根据父亲的意愿,作者撒了一部分骨灰到恒河,让它成为历史故事的一部分。
就像对待突如其来的生一样,对待自己或他人的死亡,也要接受它并尊重它。好好走完这个故事的过程,写好这个故事的结局,站在个人的角度,享受对这个故事的“峰终”的回味。然后,站在上帝的视角,将其放进汹涌的历史长河中,以微不足道的方式构成整体,给死亡一个拥抱。
如果要我翻译这本书的书名,我会选择《书写结局》。没有什么是最好或最差的告别,这只是主观感受。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离开和留下的人共同参与的,也存在局外人的指导和引导。
这只是一些不成熟的读后感。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