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全民阅读形象大使郦波写的《眉州三苏》这本书特别有嚼头。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仅是为了介绍三苏的故事,那你就错了。一门出三苏,更重要的是,三苏带给我们今人的启迪启发,我们会从中感悟到什么,会对我们的人生带来什么影响。
父亲苏洵,二十七岁发奋读书,三十七岁深研《六经》和诸子百家,四十七岁,无论是文章还是思维都已经达到了时代的顶峰。在他的教导下,两个儿子也不负所望,尤其是苏轼的文章深受考官喜爱,如果不是欧阳修刻意压制,头筹怕是非他莫属了。
然而,这些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得名之欢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失意时、沮丧时、低谷时,人该如何自渡。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看的答案:沮丧时不失意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东坡被贬。沮丧的他主动要求外放,离开京城。做了三年通判,他想通了许多事情,于是就有了那首豪放派的诗词《赤壁怀古》。后来到了苏州,因为水患,城内的人心大乱。东坡带领全城百姓齐心合力,开始了与洪水的争斗;之后还组织人员勘查煤矿,解决了当地人冬天燃料短缺的问题。
苦难时不失志44岁的时候,苏东坡受到了沈托的刻意陷害,为其制造的乌台诗案。苏轼在狱中苦熬了103天后得以重见天日。那段时间新旧党人争斗中,苏轼的人生也是大起大落,以罪官之身份被贬黄州。生活虽囧,心有悲凉,但从不缺少对生活的斗志。外表沧桑,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坚韧。他亲自种庄稼,与农夫为武,渐渐融入了百姓生活里。尽管身处逆境,但苏轼从未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他深知生活需要调味剂,而那碗精心烧制的香气扑鼻的东坡肉正是他内心深处的一抹阳光。
于我们而言,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名利和功成名就,更重要的是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和乐观的心态。无论是沮丧时还是苦难时,都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和才华回应了命运的挑战。
喜欢这本书,更重的是从中可以学到一种人生的态度,在逆境中保持豁达,在苦难中增强勇气,不畏生活的挑战,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愿你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的人生答案,成就人生的精彩。
——俞心书房向您问好,如果你有什么想读的想看的书,欢迎留言告诉我。让我们一起为悦读而生吧!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