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起因是林则徐在道光帝的指令下虎门销烟。接下来本书的重点讲了“剿”(战争)与“抚”(投降)。于是,随着战争和谈判的进行,人物纷纷登场:“老倒霉蛋”琦善(割让香港);大聪明伊里布(舟山之战);谎话精杨芳和奕山(广州之战);嘴上主战临阵脱逃的颜伯焘(厦门之战);绝望自杀的裕谦(镇海之战);保命要紧的扬威将军奕经(浙东之战);乖巧的刘韵珂;迷样自信的牛鉴(镇江之战);主持签订各个不平等条约且“媚夷”的耆英、黄恩彤。所有的主“抚”的官员无不从“剿”转变而来,在天朝的对外体制下,在“夷夏”观念的熏浸下,对“逆夷”主张“进剿”当属本能。全书最重要的主角当属道光帝,随着战争的进程,思想一直在摇摆,办事不力的官员随时成为替罪羊,承担责任;而为了不成为替罪羊,官员们不断抗旨和谎报军情。值得一提的最后一场镇江之战是全部战场中抗击最激烈的,因为参与战斗的都为本地官兵(生活了近200年),家产、眷属、祖坟都在此,他们保卫的是实实在在的家,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士兵和民众们意识到家与国的利益相一致性时,才会在民族战争中视死如归。比起战败,接下来的多项不平等条约,充满了种种陷阱,作者圈出重点,一一展开说明隐藏的风险和危害。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