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传记符合好传记的要求,它的内容丰富、客观,没有夹带作者的主观情绪。
研究波伏娃的心路历程并不容易,因为她一生都以自省为起点。她的哲学作品、《第二性》和小说等都是基于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思考而延伸出来的。
波伏娃最有魅力的地方在于她能够坦诚面对自己,并愿意分享给世界。她树立了一个典范,表明在这个世界,我们不会只存在于一个简单的“好”和“坏”的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是复杂而灰色的个体,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就像在学习和工作中,想要改正错误首先要承认错误,我们在人生中也需要接受一些可能不符合道德的事情,以此为基础进行反思。
当然,有些人,尤其是女性,会认为为什么我们要在一生中经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是因为人作为人,无法成为神,甚至无法成为圣人。当我们被伤害、利益受损时,为了所谓的道德,我们不能选择维护自己的利益而默默承受。当一段关系或工作不适合我们时,为了道德我们不能离开,让这些事情伤害自己,成为一个痛苦的人。
当然,我们能够进入不道德的境地,是因为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用我们自己的行动来构筑现实世界,用充沛的精神来抵御周围人的指责。很多人之所以选择坚守道德来保护弱小的自己,是因为无法活出独立的自我。
其实,对错对于人生并不重要,只要在一生中保持平静快乐、少纠结痛苦就足够了。
作为萨特最特别的伴侣,波伏娃最初的辉煌和她人生中重要的标签之一,是作为萨特特殊的伴侣,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在旁人眼中是有些奇怪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像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在现在已经不少见,只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并处理好这样的关系。但这段关系发生在80年前,所以很多现今针锋相对的话题在几十年前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波伏娃起初依靠萨特,但我认为她个人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萨特。因为在那个年代,女性地位相比现今非常低下,女性想要在社会上取得一定的地位极为困难。尽管波伏娃一开始依赖萨特,但她的境遇与萨特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她仍能获得相当的成就,可见她的能力非同一般。
在对人性的探索和反思方面,萨特不如波伏娃更深入。虽然波伏娃自己在行事风格和思想看法上都承认不如萨特,但两个人都忽视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男性从小就接受到担当、野性和自由的教育。而对于在对女性有极其严苛要求的宗教环境中长大的波伏娃来说,她需要冲破更多思想上的障碍才能突破。
当然,也因为两个人受到社会和世俗观念的影响程度不同,在男女关系上,波伏娃远比萨特更加谨慎随意。她更多地只是因为萨特选择了其他女人,而她又不想孤独寂寞,才选择了其他人。在批评她放弃两人关系的事情上,她更多地只是一个跟随者,一个陪衬。
他们都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存在主义要求我们认为此刻的现实生活就是意义。我们此刻的生活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相关推荐
© 2023-2025 百科书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表评价